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两国之间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在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与交流,但也有过令人遗憾的战争。提到中日之间的交流,人们经常提起的便是日本历史上向中国派遣的遣隋使、遣唐使。说到近代战争时,中国人难以忘记的就是日本的侵华战争。提及文学作品,首先让人想到的是里面很多都是和政治、社会、生活无关的。在众多日本文学作品中的确也有这种现象,但是作家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自身经历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本文将研究视角放在中岛敦有关中国的文学作品上,通过对其1942年前后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加以分析和研究,来了解当时日本一部分知识分子对于战争的思想,尤其是中岛敦本人的立场和观点。本论文共分六章。通过对《山月记》、《名人传》、《弟子》、《李陵》的对比、分析、研究,本文将以下几个问题为中心理解中岛敦思想的形成及其变化过程。第一、《山月一记》里中岛敦为什么会在中国古典中选取由人变虎的题材来进行创作?李征和中岛敦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中岛敦是不是通过的李征咆哮来表达自己对信仰的追寻。第二、《名人传》中那个心高气傲的纪昌在得到师父飞卫的真传后为什么想取代师父?甘蝇的存在对于纪昌又有着什么样的意味?这是否意味着中日之间有着几千年的师徒关系。第三、《弟子》里面子路为什么开始时想要挑战孔子,但最后却作为儒家的殉道者而死去?在这个敏感时刻,中岛敦借用这一对师徒关系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意思。第四、《李陵》中李陵、司马迁、苏武在面对未知命运的时候为什么作出不同的选择?而中岛敦本人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却又告诉了我们什一么。本论文就是从上面的问题出发来探讨中岛敦在创作作品时候的心境。以上四篇在创作时间上是先后的顺序,这对于研究四篇文章的主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中岛敦也有着其他作品,但是以上四篇是与中国有密切关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