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空腹血糖下的血管僵硬度情况以及机体代谢状态,以便有效干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方法:将研究对象根据空腹血糖分为3组,A组:3.9~6.0mmol/L;B组:6.1~6.9 mmol/L;C组:≥7.0 mmol/L。其中A组(正常空腹血糖组)分为四组,A1组:3.9~4.4mmol/L; A2组:4.5~5.1mmol/L; A3:5.2~5.6 mmol/L;A4:5.7~6.1mmol/L。分析不同空腹血糖组血管僵硬度情况及其他各项检查化验指标之间的差异性。 结果:A组、B组、C组三组检查及生化检查指标化验结果均值对比除HR及Cr之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的年龄、SBP、DBP、脉压差、BaPWV、BMI、BUA、胱抑素依次递增,HDL-C依次递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的TC、TG、LDL-C明显高于正常组A组,ABI明显低于正常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血糖分成的四个亚组SBP、DBP、BMI、TC、TG、LDL-C均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对比结果:A2、A3、A4组的年龄、SBP、DBP、BMI、TG、LDL-C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3、A4组的TC明显高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A4组的SBP、DBP、BMI、TC、TG、LDL-C异常率不完全相同(P<0.05)。两两对比A3组及A4组的TC、TG、LDL-C异常率明显高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4组的DBP异常率明显高于A2及A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4组的SBP异常率明显高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数据BaPWV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SBP、FBG。正常血糖TC的独立危险因素为FBG、SBP,LDL-C的独立危险因素为FBG、SBP、BMI、年龄。 结论:空腹血糖介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糖调节异常与糖尿病一样可产生多种代谢紊乱,且这种代谢紊乱已经产生了大血管损伤。处于正常水平的空腹血糖虽然并无大、中动脉的损伤,但仍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独立的相关性,存在潜在的风险性,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及糖耐量减低的诊断标准可能需进一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