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区域合作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及相邻各国开放与协作程度的加深,多国地缘政治经济交界区的土地利用/覆被态势及生态风险状况均已发生显著转变,并已逐步成为当前LUCC及生态风险研究的热点地区,加强对此类区域LUCC及生态风险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均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以中国与东盟接触地带已经形成的唯一多国地缘经济区中缅泰老“黄金四角”地区为例,依托GIS、RS及FRAGSTATS等技术支持,通过构建重心测度、转移矩阵、景观指数、生态风险指数及灰色预测等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的格局态势、变化特征、景观格局及驱动机制进行分析,对研究区生态风险状况及时空演变进行评估,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态势及生态风险状况进行预测并提出促进其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降低生态风险的路径与准则。发现:(1)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以林地、耕地及灌丛为主且存在一定的国别分异;随时间演进,研究区耕地及建筑用地等地类迅速扩展而林地、灌丛等的转出态势初显且四国段间各地类的结构组成与变动亦均有所异同;随时间演进,研究区各用地类型的空间分布质心与变动轨迹均有所不同且各地类间的相互转化较为显著,18年间,研究区的主要用地变动类型经历了由灌丛、耕地转为林地为主向林地、灌丛转为耕地为主的转变;随时间演进,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覆被转类过程持续变差且变动幅度有所提升,土地利用/覆被的宏观生态状况持续恶化且呈现出一定的区域与国别分异。(2)2000-2018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速度显著减慢且存在一定的国别分异,随时间演进,四国段间的差异有所扩大;研究时段内,林地、灌丛及耕地分布区的空间变化剧烈程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地类,随时间演进,各地类空间变化活跃度的大小与差异均有所下降且存在一定的国别差异;18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持续上升,且中、泰两国段显著高于老、缅两国段而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均衡度与均质性亦均持续增强,其中泰国段最高而老挝段则相对较低;从斑块类型和景观水平两尺度上看,研究全区及四国段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斑块间的景观格局指数大小及变动态势均存在一定的时空分异,且在不同尺度上各景观格局指数变异程度的大小及国别分异亦均较为显著;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的驱动力系统错综复杂,整体可分为自然驱动及人类活动等不同层面,海拔、坡度、行政中心、交通道路、地缘约束及主体驱动等因素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的分布格局及变化态势有显著影响。(3)随时间演进,研究全区的景观生态风险指数持续扩大且增幅有所提升而四国段间ERI变动的国别分异则较为显著;18年间,研究区生态风险等级不断提升,259个网格单元ERI的变动以整体提升型为主,各类网格单元的空间分布有所差异;随时间演进,研究区各生态风险等级区的面积占比、转类态势及空间分布均呈现出不同的变动特征而各网格单元的ERI则呈现出了一定的空间分布“趋同”态势,研究时段内,LL(低-低)集聚型网格单元用地面积占比持续最大但主导性有所下降而随时间演进研究区ERI空间分布的集聚态势则整体减弱;2018年,研究区各地类主要分布区的生态风险等级均相对较高且国别分异显著,其中泰国段整体最高而老挝段则相对较低,随时间演进,各地类主要分布区内不同生态风险等级区域的面积占比与空间分布均显著变动且存在一定的国别分异。(4)2027年研究区的土地覆被将继续以林地、耕地及灌丛为主,但三地类的主导性有所减弱;2018-2027年,研究区耕地与建筑用地面积增幅将显著高于其他地类而林地的转出态势将更加明显,土地利用/覆被构成及变动的国别差异亦将持续显著;2018-2027年,研究全区及四国段的生态风险状况均将有所恶化但变动幅度不同,至2027年泰国段的ERI将最高,缅甸段次之,而中、老两国段则将相对较低;2018-2027年间,研究区各网格单元的ERI将整体提升,依据变动幅度与空间分布差异可分为生态风险下降型、小幅提升型、中幅提升型及大幅提升型等四类。(5)为促进研究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风险的降低防控,要在坚持国别分异性、多主体参与性、相似性与差异性、动态性与渐进性、互利性与民生性及可持续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采取合理规划、生态优先,加强协调、跨境合作,优化布局、适度调控,“取”“补”结合、因地制宜,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多方主体参与、破除地缘约束,分清层次、有的放矢及完善机制、提前预警等路径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