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下颌神经管的位置和走向一直是口腔颌面外科关注的重点之一,以往对下颌神经管的研究大多在离体的下颌骨上进行,受到样本量和年龄的限制。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利用曲面断层片对下颌神经管的走向进行研究,但不能提供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颊舌向的位置,不能提供牙槽骨颊舌向宽度以及颏孔的实际空间位置[1][2],国内有学者利用螺旋CT对颅骨标本及需要行下颌义齿修复的患者进行牙槽骨[3]及下颌神经管走向[4]的研究,能够清晰观察到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颊舌向的位置。
本研究通过螺旋CT对正常青年人的下颌骨进行横断面连续薄层扫描,并利用多平面重建进行三维重建,在CT工作站中测量并计算正常人群中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中的位置及走向,判断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内的实际位置关系。将下颌神经管与下颌骨的位置关系形成数字。同时将螺旋CT的测量结果与曲面断层片上所测得的下颌神经管的相应数值进行比较,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利用曲面断层片指导牙槽外科手术,特别是牙种植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利用日本东芝公司Toshiba Asteion/VR 螺旋CT扫描机,对100名(男、女各50名)正常青年人,要求颌面部对称,无畸形,无严重错牙合,牙周健康,下颌无拔牙史及其他影响下颌骨形态疾病的在校汉族大学生,年龄为18-25岁,进行下颌骨的横断面连续薄层扫描,通过CT工作站,在eFilm软件支持下进行下颌骨的多平面重建后,测量并计算正常人群中下颌神经管的走行方向、下颌神经管内缘至舌侧骨板的距离、下颌神经管外缘至颊侧骨板的距离、下颌神经管下缘至下颌骨下缘的距离、下颌神经管上缘至牙槽嵴项的距离及下颌骨的高度。计算下颌神经管上、下缘至牙槽嵴顶及下颌骨下缘的距离与下颌骨高度的比值。然后利用芬兰产imaging THA/100曲面断层机,对上述人群拍摄曲面断层片,拍摄时在受检者口内放置8mm直径的钢球作为参照物,进行放大率的修正。在曲面断层片上测量并计算下颌神经管下缘至下颌骨下缘的距离、下颌骨的高度及二者的比值。将该结果与螺旋CT测量结果比较差异。
结果: 100例下颌骨多平面重建的冠状位CT图像均能清楚显示颏孔及下颌神经管。在颏孔区表现为自颊侧骨板伸向骨松质内,与下颌骨下缘基本呈平行的管状低密度影(Fig.3)。其余区域表现为小圆形低密度影,周围见环状略高密度影的骨壳包绕(Fig.4-7)。
1.下颌神经管在垂直方向的位置:下颌神经管上缘距牙槽嵴顶的距离比下缘距下颌骨下缘的距离近。上缘距牙槽嵴顶的距离与下颌骨高度之比(CD/BD)在0.46-0.61之间,下缘距下颌骨下缘的距离与下颌骨高度之比(AB/BD)在0.2-0.44之间。男女、左右相比,各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Tab.3、Tab.4、Tab.52 下颌神经管在颊舌方向的位置:在颏孔至第一磨牙间,下颌神经管外缘至颊侧骨板的距离小于内缘至舌侧骨板的距离近,而在第二磨牙至第三磨牙间下颌神经管外缘至颊侧骨板的距离大于内缘至舌侧骨板的距离。第一磨牙远中是下颌神经管由舌侧向颊侧的转折处(见Fig.8)。男女、左右相比,各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Tab.3、Tab.4、Tab.5 3 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中的走向:在颊舌向上,下颌神经管总体走行由颊侧逐渐向舌侧倾斜,第一磨牙至颏孔之间下颌神经管偏向颊侧,其颊侧位置的测量数据小于舌侧位置的测量数据。第一磨牙远中开始下颌神经管偏向舌侧,其舌侧位置的测量数据小于颊侧位置的测量数据(见Fig.9)。在走行高度上:下颌神经管在第三磨牙区是由上向下走行,从第二磨牙区开始,下颌神经管由下向上走行直达颏孔。见Tab.3、Tab.4、Tab.54 颏孔的位置:在水平向上,14%的受检者颏孔位于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根尖下方之间,15%的受检者颏孔位于第二前磨牙根尖下方,36%的受检者颏孔位于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根尖下方之间。35%的受检者颏孔位于第一磨牙根尖下方。在垂直向上:颏孔上缘距牙槽嵴顶的距离大于下缘距下颌骨下缘的距离,位于下颌骨上下缘间稍下方。上缘距牙槽嵴顶的距离与下颌骨高度之比(CD/BD)双侧均为:0.47,下缘距下颌骨下缘的距离与下颌骨高度之比(AB/BD)左侧为:0.46,右侧为0.45。各指标男、女及左、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Tab.1、Tab.15 曲面断层片所测得的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中的位置100例曲面断层片均能显示颏孔及下颌神经管下缘,上缘显示不清。曲面断层片上钢球的平均直径为9.07mm,平均放大率为:13.4%。(见Fig.10、Fig.11)下颌神经管下缘距下颌骨下缘的距离(AB)为:7.18-11.51mm,下颌神经管下缘距下颌骨下缘的距离与下颌骨高度之比(AB/BD)在0.26-0.42之间。见Tab.6。
颏孔的位置:41%的受检者颏孔位于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根尖下方之间,43%的受检者颏孔位于第二前磨牙根尖下方,16%的受检者颏孔位于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根尖下方之间。在垂直向上:上缘距牙槽嵴顶的距离比下缘距下颌骨下缘的距离大,位于下颌骨上下缘之间稍下方。各指标左、右及男、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与螺旋CT相比,用两种方法测量并计算的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Tab.2结论:
1.在垂直方向下颌神经管自后向前呈略凸向下凹向上的形态,下颌神经管距下颌骨下缘的距离小于距牙槽嵴顶的距离,在第二磨牙区距离下颌骨下缘最近(凸向下的部位)。
2.在颊舌方向下颌神经管自后向前由舌侧向颊侧倾斜,颏孔至第一磨牙间,下颌神经管距颊侧骨板的距离小于距舌侧骨板的距离。自第二磨牙向后,下颌神经管距颊侧骨板的距离大于距舌侧骨板的距离,第一磨牙远中是下颌神经管由舌侧向颊侧的转折处(见Fig.8、Fig.9)。
3.颏孔的位置在垂直方向,颏孔距下颌骨下缘比牙槽嵴顶近,位于下颌骨上下缘之间稍下方。在水平方向,颏孔主要位于第一磨牙及其近中的位置。
4下颌神经管的走行方向在颊舌方向,下颌神经管总体走行是由舌侧逐渐向颊侧倾斜达颏孔,越近磨牙后区距离舌侧骨板越近,越近颏孔距离颊侧骨板越近。在走行高度上,在第三磨牙区由上向下走行。自第二磨牙开始下颌神经管逐渐由下向上走行达颏孔。 5 螺旋CT通过多平面重建后,可以准确测量并计算出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利用螺旋CT对下颌神经管的位置和走行进行研究是可行的。
6 曲面断层片可清楚反映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中垂直方向的位置关系,下颌神经管距牙槽嵴顶及其距下颌骨下缘的绝对距离有所放大。
7 曲面断层片可清楚显示颏孔和下颌神经管下缘,而对下颌神经管上缘显示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