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应对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我国政府从1964年开始在13个省、自治区开展了以国防科技工业为重心的规模空前的三线建设。历时长达17年,在三线地区兴建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交通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起了当代中国强大的西部国防工业基地,形成了可靠的战备大后方。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80年代后这批为战备服务的三线国防工业经济发展缓慢、大多企事业单位面临严重困难,职工及其家属生活水平较低。三线国防工业的困境不仅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而且还直接阻碍着我国工业化的进程,进一步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因此,三线国防工业的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广西作为祖国的南大门,地理位置优越,在军事上有特殊的战略地位。不仅是当年援越抗美的主要通道,也是三线建设省份之一。这一时期国家以及自治区政府在广西以桂西北为建设中心,在全省64个县、市改建和扩建成33个国防企事业单位,是建国后广西国防工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广西三线国防工业在经历了这一比较繁荣的时期后,与国内其它省区三线国防工业一样,随着国际形势的缓和普遍面临生存与发展困境。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2003年12月,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性会址落户广西首府南宁,广西成为直接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合作的桥头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借助新的区域合作契机,发挥三线国防工业设备、技术以及人才优势,推动这批工业走出困境,解决企业生产发展与职工的生活难题,加快广西建设步伐,成为社会亟待学界加以回答的课题。本文以广西三线国防工业发展历程为聚焦点,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检索、收集和整理,在努力厘清广西三线国防工业发展脉络的同时,思考其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寻求摆脱企业困境的方法、路径,以期为广西现实发展服务。文章由六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内容分别如下:第一部分:绪论,在评价学界有关三线建设历史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以广西三线国防工业为研究对象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第二部分:该部分通过梳理建国后广西国防工业的创建,为人们了解广西60、70年代大规模建设三线国防工业提供铺垫。第三部分:以中外关系嬗变为背景,介绍广西1964-1980年三线国防工业的发展情况。第四部分:介绍三线国防工业对广西工业、经济、社会以及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第五部分:通过介绍1980年以来广西三线国防工业调整及其改造过程,反思国防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本部分通过分析新时期广西具有的区位优势,以及由此带来的历史机遇,通过嘉陵集团的成功转制经验,为提出广西三线国防工业的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