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关注重点。尽管在过去的四十年中,为应对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所需解决的问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非均衡到均衡的转变。在区域非均衡的发展策略下,我国经济增长效率显著,但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四大板块差别化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区域间经济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当下的区域发展政策主题。均衡的发展政策使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减缓,“十一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关注重点。尽管在过去的四十年中,为应对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所需解决的问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非均衡到均衡的转变。在区域非均衡的发展策略下,我国经济增长效率显著,但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四大板块差别化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区域间经济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当下的区域发展政策主题。均衡的发展政策使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减缓,“十一五”计划后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有所收窄,东部地区仍以35%的GDP占比远超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因此,进一步研究缓解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而我国自1994年以来实施的财政分权改革便肩负着通过财权、事权合理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任务。从理论角度,财政分权可以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决策自由度,从而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进而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与经济良性发展,但财政分权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鲜少有研究触及。
本文从这一研究视角入手,利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衡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水平,利用地方财政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与中央财政收入之和的比值以及地方财政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与中央财政支出之和的比值衡量财政分权。在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后,本文发现财政收入分权会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恶化,而财政支出分权可以缓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财政收入以及财政支出分权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了非对称影响。此外,从空间层面来看,财政收入分权会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恶化最为严重,而财政支出分权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缓解作用在东部地区最为显著。
因此,为改善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状况,追求我国区域经济良性、高质发展,应该优化财政分权制度,均衡外资的空间分布。此外政府还应该主动利用财政政策引导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其他文献
我国煤炭等高危行业长期存在矿工心理健康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低下的顽疾固症,随着煤炭十年黄金期的结束和供给侧改革的实施,曾经高速扩张式发展的潜在问题正凸显出来,加剧了煤矿安全管理困境,使从业者心理预期更为暗淡。已有关于矿工心理状态的研究多基于局部、静态和个体层面。然而近年来反生产行为从个体化向群体化、组织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呈现出一种自上而下的群体反生产行为不良态势。调查发现,受到煤矿集群性、封闭性作
为缓解委托代理问题我国企业普遍实行薪酬与业绩相挂钩的薪酬激励制度,但近年来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得这一制度渐显弊端,同时也加剧了高管薪酬粘性这一现象。根据管理层权力理论的观点,高管利用手握的权力来干涉自身薪酬制定或进行寻租的行为是降低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已有证据表明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能够有效纠正高管薪酬的偏离,尤其是外部治理机制的监督作用。近年来分析师在资本市场上迅速崛起并且成为我国上市公
十九大以来,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国家积极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这对于煤炭企业来说,无疑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即低碳发展。而国家的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也同时给与煤炭企业警示,即经济指标已经不是唯一的竞争指标,低碳发展水平能力则成为决定煤炭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指标。 本文以煤炭企业神华集团为实证研究对象,以其低碳发展水平评价及预测为研究问题,依据能源经济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
全面深化改革政策提升了我国经济民营化的程度,使民营企业进入迅猛成长阶段,并为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创新和吸引就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民营企业较高的员工离职率导致的人力管理压力成为影响其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90后已成为民营企业员工的主力军,该群体特定的成长环境使其离职率明显高于老一代员工,民营企业的离职现状也主要体现在90后员工上。民营企业层出不穷的劳资关系问题对90后员工的工作稳
中国市场在90年代初期开始经历第一次多元化经营浪潮,很多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并获得范围经济选择多元化发展模式。由于多元化经营战略分散企业的核心资源,导致企业无法将资源集中投入到研发项目,从而影响到企业技术创新转型的进程。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不完善,融资体系的不健全,使得我国大部分企业面临一定程度融资约束。特别地,多元化企业研发活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并且资金回收期较长,导致研发项目相比其他普通投资
汇率制度的选择是宏观经济政策中最具有争议的因素之一。两种极端的汇率制度在当今世界的共存是其争议的原因之一。中国长期以来以来使用固定汇率制度,直到1994年改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南非一直使用波动剧烈的浮动汇率制度。因此,汇率制度的选择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在最近的研究中,研究汇率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极为重要,特别是站在金融开放的视角下对其进行考察。汇率制度和金融开放已经成为当代开放型经济最重要的
大量研究已证明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联系十分紧密,而股票特质波动率是控制市场系统风险因素后的剩余波动,包含了基本面所不能解释的因素,比如公司信用信息。公司债券利差则是公司为融资所付出的风险溢价,是公司信用信息最直观体现。论文主要研究了股票特质波动率中是否包含公司信用信息这一问题。论文将问题具象化为讨论股票特质波动率对公司债券利差的影响,结合中国经济现实环境得出满足结论所需的具体条件。论文采用中国大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本市场陆续开放、及金融自由化的持续推进,各国金融市场之间、及一国金融市场与其他市场间的边界日益模糊,这在促进资本流通及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也增加了风险在不同国家、市场之间的扩散和传染。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我国虽具有规模较大的股票市场,但股票市场发展程度相对较低,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且我国对大宗商品存在严重的进口依赖,加之美国重启贸易保护政策,大宗商品发展前景扑朔迷离,
银行同业业务最初运用于商业银行之间,以弥补流动性并解决短期资金缺乏等问题。但在2010年后,随着我国走出次信贷危机,宏观政策开始转向,监管机构为加强对银行业风险的管控,开始实施存贷比例、资本金约束和信贷额度管理等手段。在这一背景下,商业银行为规避各种监管条例、保持资产规模扩张及利润增长,开始积极寻求银证、银保及银信合作,打破了最初银银合作的局限性,同业业务规模得到了快速增长。 截至 2018 年
2018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长达数十年的高经济增长铸就了人类发展史的奇迹。金融开放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必然要求。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论坛上宣布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并给出了时间表,金融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的国际环境下意义更加凸显。同时,基于我国的历史和国情,构建内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