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自治背景下的乡村建设运动——以梁漱溟的山东乡村建设运动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364963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清末开始,我国一直在探寻地方自治道路,从清末立宪到北洋政府的地方自治,再到省宪运动、联省自治,最终都没有取得效果,以失败而告终。除了政府的努力外,民间也在探寻着地方自治的道路,其中最有影响的便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1928年全国统一之后,结束军政、实施训政,地方自治又被提到日程上来,南京国民政府制定了详细的地方自治方案并且允许各地探寻地方自治道路,乡村建设运动也被官方认可并成为地方自治的实验。山东乡村建设运动是在梁漱溟的领导、韩复榘的支持下进行的,自1931年起,山东乡村建设运动逐渐从一个县的实验逐步扩展成为全省大部的运动,同时也成为全国乡村建设运动的中心和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的实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意义深远。本文分六个部分对山东乡村建设运动进行了介绍和评析。   第一章是本文的导论,首先理清了地方自治的概念,其次对训政之前我国的地方自治进行了简述,再次介绍了训政时期的地方自治及乡村建设运动,随后又介绍了关于山东乡村建设运动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视角,最后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是对山东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和原因进行的分析,首先介绍了山东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地方自治,分别介绍了地方自治的制度设计、地方自治的具体实施及其结局。然后又对山东乡村建设运动能够发起的原因进行的分析,包含了两方面的原因,即山东乡村建设运动的领导者梁漱溟进行乡村建设的原因和山东的主政者韩复榘支持梁漱溟进行乡村建设的原因。   第三章是对山东乡村建设运动的介绍,首先介绍了山东乡村建设运动总机关乡村建设研究院的介绍,分别介绍了乡村建设研究院的组成及研究部、训练部以及实验区三个主要机构。随后又选取了乡村建设进行的最好、最符合梁漱溟思想的邹平为例,对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具体实施的介绍,先后介绍了邹平乡村建设的政权组织建设、经济建设、乡村自卫和以教育和法律相结合进行的社会改良。   第四章是对山东乡村建设运动结局的介绍和对该运动的评析,首先对山东乡村建设运动的结局进行了介绍,其次又结合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方自治,总结了山东乡村建设运动的特色与不足之处,再次对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探析,最后总结了山东乡村建设运动的借鉴与启示。
其他文献
间接正犯原本是德日等大陆法系刑法中的概念,当前在我国的刑法与司法解释中,还没有相关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已有用间接正犯来处理案件。所以,间接正犯更有学者们去探讨的价
在公共行政理论发展史上,新公共行政学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不满当时社会科学的研究取向,对正式体制(家庭、政府、大学、教会、
学位
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得到了充分的落实,但在教学实践中大有矫枉过正之势,即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价值。而对于教师应该承担的点拨与调控角色却严重缺位,
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之外的另一种福利供给模式,对于维护社会正义,维持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慈善组织是现代慈善事业的组织载体,主导着现代慈善事业的策划、协调和
“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使我国乡村社会初步呈现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态势。多元化治理主体对乡村治理有利有弊,从乡村治理的现实状况考察,由于乡镇政府的治理不力、乡村非政
二战结束后,韩中两国由于国际“冷战”格局的制约,长期处于关系不正常状态,直到1992年8月24日,韩中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此韩中两国关系进入了迅速和稳定发展的新阶段。从
阅读教学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新课改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倡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阅读、理解。结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就其模式进行简单探究。 Rea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一个由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家庭个人来共同承担教育成本的完善机制已经初步形成。但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困难学生的
From the idea of failure of defective structures at high temperature being controlled by two mechanisms: fast fracture due to creep crack growth initiating at t
台湾刑法中有杀伤直系尊亲属加重刑罚的规定,同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大陆刑法中却没有类似的规定。甚至一直被视为讲求“平权”的西方国家,如法国、西班牙,至今仍保有杀伤尊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