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中小学伙伴协作的行动逻辑——结构化理论的视角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16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种合作无论是对于大学的发展来说,还是对于中小学的发展来说,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大学和中小学之间的合作实践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并出现了几种有影响的合作模式,如首都师范大学的“教师发展学校”、香港中文大学的“优质学校改进计划”等。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成效还不是很高。与我国相比,美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早,并且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基于此,本论文从比较教育的学科视角出发,运用英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采用文献法、案例法和比较法,重点对美国大学-中小学伙伴协作的历史发展、行动模式、行动策略等进行了论述与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些改进我国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协作的建议。  本论文核心部分由五章组成,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导论,主要就研究问题、研究现状和研究设计进行了论述。  第二章就美国大学-中小学伙伴协作的历史发展进行了考察。从结构化理论的视角来看,美国大学-中小学伙伴协作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殖民地时期到南北战争之前,这是美国大学-中小学伙伴协作的准备期,其主要的结构性特征为:大学与中小学的关系是一种松散联系;第二个阶段从南北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是美国大学-中小学伙伴协作的起步期,其主要的结构性特征为:大学和中小学的关系表现为一种合作关系;第三个阶段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这是美国大学-中小学伙伴协作的形成期,其主要的结构性特征为:大学和中小学的关系表现为一种共生关系。  第三章就美国大学-中小学伙伴协作的行动模式进行了研究。根据行动的目的,美国大学-中小学伙伴协作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基于学生发展的伙伴协作模式、基于教育者发展的伙伴协作模式、基于学校发展的伙伴协作模式。本章主要从行动的目标、行动的过程和行动的结果三个方面对这三种模式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对美国大学-中小学伙伴协作进行了案例研究。本章按照美国大学-中小学伙伴协作的三种行动模式,各选择了一个典型的案例,分别为加利福尼亚早期学术拓展项目,耶鲁大学的耶鲁-纽黑文教师研习所和马里兰大学系统P-20伙伴协作。对这三个典型案例,本章主要从伙伴协作的行动背景、行动过程和行动结果进行了深入研究。  第五章就美国大学-中小学伙伴协作的行动策略进行了分析。本章基于前面三章的研究,按照结构化理论的观点,分别对美国大学-中小学伙伴协作的结构要素和行动要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结语部分基于美国的经验,就我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实践的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些建议包括:一是要正确认识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实践中的结构与行动的关系;二是要努力掌握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实践中的规则与资源;三是积极促进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实践中内在要素的协调发展等。
其他文献
高校创新活动无论对于知识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还是高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创新活动本身就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它在为社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
实习生在由学生角色转变为教师角色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微妙的心理变化,有收获也会有冲突。实习教师经历怎样的转变,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因为只有深入理解他们,才能更好地提供支持
本文在理清韦伯科层制理论结构与方法论特点的基础上,以此理论为参照物,分析了现代学校组织中的科层制方面,这些方面被重述为对韦伯科层制结构特征的存在或缺失的变化因素,揭示了
2016年3月4日,被誉为2016年“最值得期待新车”——新美式旗舰轿车凯迪拉克CT6在上海丽思卡尔顿酒店风范上市,售价43.99~81.88万元.凯迪拉克CT6全系共有八款车型,搭配40T、28T
目前的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中,40岁以下青年教师已经占据了普通高校教师总体的一大半。他们不仅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希望,也是高校教学、科研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和骨干力量。对青年教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自由创作的产物,主要表达了艺术家对于生活和世界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给审美主体创造了审美鉴赏的可能。依据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阐述,艺术家和审
几周,不!是几个月以来,寒流将英格兰的每一寸草地都变成了黄色,同时令通往Malvern的道路因不停的狂风暴雨而变得寒冷刺骨,高速公路的能见度也下降到了100m.我驾驶的是雷克萨
期刊
1978年以来,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以及农村特殊的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学校中出现了贫困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受歧视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