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DG PET/CT评价化疗对骨髓增殖功能影响及淋巴瘤骨髓浸润的初步临床应用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7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ET/CT、是以组织器官的解剖结构为基础的功能分子影像设备。它利用特异性分子作为示踪剂,从分子及基因水平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变化。<[18]>F-FDG应用最为广泛的正电子显像药物。它与葡萄糖转运体、葡萄糖激酶的高表达正相关,与细胞的增殖正相关。 PET/CT已广泛应用于肿瘤临床,如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肿瘤良恶性鉴别、治疗后残留病灶与坏死组织的鉴别、肿瘤复发诊断及疗效评价、原发灶的寻找及放射计划的制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化学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全身性肿瘤(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等),化疗常为必需的治疗手段。由于大部分化疗药物靶向性欠佳,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增殖活跃、代谢旺盛的组织亦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作用,临床表现为骨髓抑制、心脏及肝肾功能损害等。其中骨髓抑制最为常见,表现为白细胞数(WBC)、血小板(PLT)减少,严重者可出现全血减少。 淋巴瘤的骨髓浸润较为常见,HL骨髓浸润率为5﹪~14﹪。NHL骨髓浸润率为30﹪~50﹪,不同组织学亚型骨髓浸润率各不一致。淋巴瘤骨髓浸润对预后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可以呈全身本研究应用探讨<18>F-FDG PET/CT在骨髓中的应用。(一)应用<18>F-FDGPET/CT观察新西兰大白兔在化疗药物作用下骨髓细胞的代谢增殖变化情况;(二)利用<18>F-FDG PET/CT观察化疗及升白细胞药物对骨髓功能的影响;(三)利用<18>F-FDG PET/CT观察淋巴瘤患者骨髓浸润的代谢特点,探讨化疗对骨髓的疗效评价。 研究方法: 1.确定兔骨髓抑制合适剂量及<18>F-FDG PET/CT显像合适时间选取体重约2kg的新西兰大白兔9只,分A、B、C 3组,分别按45、75、100mg/kg剂量注射环磷酰胺(qd×3),分别于0、2、4、5、6、8、10、15天取外周血测定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根据外周血白细胞变化确定兔骨髓抑制的合适剂量。对正常兔行<18>F-FDG PET/CT显像,观察注射<18>F-FDG后,60min及120min代谢分布,选择显像合适时间。 2.应用<18>F-FDG PET/CT观察骨髓功能情况选取体重约2kg的新西兰大白兔30只,按75mg/kg(qd×3)注射环磷酰胺。分别于0、4、5、6、8、10、15、20、25、30天,取5只兔耳血测定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行骨髓穿刺测定骨髓有核细胞及巨核细胞计数,<18>F-FDG PET/CT显像观察骨髓增殖变化。 PET/CT显像条件:禁食4小时,按9.25~14.8MBq/kg剂量注射<18>F-FDG,120min显像。CT扫描,电压100keV,电流150mA,转速0.8s,螺距1.375:1。PET扫描2D采集,每床位3min,矩阵128×128,层厚3.275mm,数据经OS-EM迭代算法(子集30,次数3)重建。观察兔骨髓FDG代谢分布状况,测量股骨骨髓SUV(SUV<,BM>)、肌肉SUV,计算股骨骨髓与肌肉SUV的比值(UR)。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UR值与血细胞、骨髓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3.临床研究 <18>F.FDG PET/CT显像:患者禁食至少6小时,血糖水平控制在8mmol/l以下,<18>F-FDG剂量5.55MBq/kg,注射后静息60min进行PET/CT扫描。采集范围从颅底到股骨上段,电压140keV,利用自动毫安跟踪技术选择毫安量(150~350mA),其它扫描条件见上。 (1)正常人骨髓FDG代谢增殖状况利用<18>F-FDG PET/CT观察20例正常人(无肿瘤及血液病病史,血象正常)的骨髓代谢分布,测量腰椎骨髓SUV值(SUVBM)及骨髓SUV与肝脏SUV的比值(BM/L),估算SUVBM及BM/L正常值范围。 (2)化疗及升白细胞药物对骨髓增殖情况的影响对化疗后1周的肿瘤患者(未使用升白细胞药物6例及使用升白细胞药物12例),行<18>F-FDG PET/CT显像,观察骨髓增殖情况,并测定SUV<,BM>及BM/L值。 (3)淋巴瘤骨髓浸润的判断初诊淋巴瘤患者28例,以骨髓穿刺病理提示骨髓浸润作为依据。行<18>F-FDG PET/CT显像,观察骨髓内FDG的代谢分布,测定SUV<,BM>及BM/L值,研究<18>FDG-PET/CT在诊断骨髓浸润价值。 (4)淋巴瘤骨髓浸润化疗后的评价<18>FDG-PET/CT观察5例骨髓浸润的淋巴瘤患者,化疗后的骨髓代谢变化情况。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分析治疗前后SUV<,BM>及BM/L。 研究结果: 1.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对骨髓抑制情况不同,呈剂量依赖关系。根据3组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对家兔外周血白细胞抑制情况,提示环磷酰胺75mg/kg为兔骨髓抑制的合适剂量。观察正常兔不同时间的全身代谢分布,显示120min显像骨髓摄取略高,肝脏及肠道摄取减低。 2.骨髓SUV及UR值的先降低,后升高,其变化趋势与血白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巨核细胞数变化趋势相一致。不同时间点测量的UR值与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有核细胞数、巨核细胞数进行Spearsman等级相关分析,具有相关性。提示<18>F-FDG PET/CT可以反映化疗后骨髓代谢增殖的改变。 3.临床研究 (1)正常人骨髓的<18>F-FDG PET/CT显像特征:FDG分布均匀,无局部摄取增高,FDG摄取与肝脏接近,SUV<,BM>均值2.59±0.19,BM/L均值0.97±0.15,CT均值198.07±55.91Hu。 (2)未使用升白细胞药物的患者,化疗后1周内进行<18>F-FDG PET/CT显像,PET/CT示全身骨髓摄取较正常值增高,BM/L值增高,与正常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C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 近期使用升白细胞药物的患者,<18>F-FDG PET/CT、示全身骨髓弥漫摄取增高,BM/L值增高(2.75±0.96),与未使用升白细胞药物的患者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 (3)淋巴瘤骨髓浸润患者<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骨髓弥漫或局灶摄取增高,FDG摄取明显高于肝脏,BM/L均值(2.53±1.40)与正常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SUV<,BM>(4.84±2.93)无统计学差异(P>0.05);CT(165.11±37.85Hu)无统计学差异(P>0.05)。28例初诊淋巴瘤的患者中,PET/CT诊断淋巴瘤骨髓浸润的灵敏度81.8﹪,特异性88.2﹪,与骨髓穿刺结果符合率85.7﹪。 (4)骨髓浸润的淋巴瘤患者多程化疗后,骨髓穿刺病理示完全缓解,<18>F-FDG PET/CT显像示骨髓FDG明显摄取明显减低,BM/L均值减低,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基于兔化疗骨髓抑制模型,<18>F-FDG PET/CT能够反映化疗后骨髓增殖代谢变化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2.<18>F-FDG PET/CT能够反映化疗后及使用升白药物骨髓增殖代谢活跃情况。一方面反映了正常骨髓的增生能力;另一方面在判断骨髓浸润时,要考虑此两方面的影响。 3.<18>F-FDG PET/CT可以作为淋巴瘤骨髓浸润评价的影像学方法,弥补骨髓活检或穿刺的不足,有助于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比和分析两种新辅助治疗方案对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2017年06月至2018年06月收入我院的90例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病例按抽签形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5人。实验组术前短程放疗序贯化疗,对照组术前长程放疗同步化疗,两组新辅助治疗完成后重新评估、分期,满足条件者行根治性手术。搜集、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新辅助治疗降期效果、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对手术影响以及术后
目的: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MucousCystic neoplasms,MCN)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细胞,是胰腺囊性肿瘤常见类型之一,在胰腺肿瘤中比较少见。胰腺黏液性囊腺瘤有潜在恶性,癌变率高,长期随访证实,MCN可恶变为癌,即胰腺黏液性囊腺癌(Mucous Cystadenocarcinoma,MCC)。胰腺黏液性囊腺癌临床罕见,恶变机制不明,有学者认为胰腺黏液性囊腺癌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亦有
第一部分 局部晚期胰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剂量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研究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BodyRadiationTherapy, SBRT)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Locally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LAPC)患者的剂量与预后。  材料与方法:本部分通过回顾分析 2012-2017 年间在我科接受 SBRT 的 357 例LAPC患者病
研究目的: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机械通气一方面提供呼吸支持,已成为急救和危重医学不可缺少的手段。另一方面,呼吸机的使用会导致肺组织损伤,这种由机械通气造成的肺损伤统称为“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
目的:使用放射性核素辅助经肝动脉栓塞(transhepatic arterialembolization,TAE)治疗中晚期肝癌,是目前增强TAE疗效的一种方法。本实验旨在通过筛选四种建立肝癌模型的方法,选取一种较稳定的模型,初步研究4种Re-TDD衍生物TAE治疗肝癌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采用超声导引下悬液细胞肝内接种、多个小组织块肝内接种、较大组织块肝内接种、单个组织块定量接种4种方法建立新西兰
学位
基于图像的信息隐藏技术是近年来信息隐藏技术中最具挑战性、具为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它以数字图像为掩护媒体,将需要保密的信息按照某种算法嵌入到数字图像中。阐述了信息隐藏的概念、分类、不同信息隐藏应用的技术要求和常用隐藏算法。介绍了图像的基本类型以及BMP(Bitmap,位图)图像的文件格式。分析了基于图像信息隐藏中常用的最低有效位算法,在传统LSB(LeastSignificantBits,最低有效位
学位
图的交叉数是衡量图的非平面性的一个重要参数,Garey和Johnson证明了计算图的交叉数问题是NP完全的。目前仅确定了少数几类图的交叉数。完全图,完全二分图,广义Petersen图,循环图,顶点数较小的图与路径、圈或者星图的交图是交叉数问题中活跃的研究对象。Kn(o)del图是一种互连网络,研究互连网络的交叉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拓扑性质。本文研究了Kn(o)del图W3,n(n≥8,n为偶数)的
学位
目的:  探讨骨髓有核红细胞比例(Erythroid cells in the bone marrow ,BMERY)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预后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8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MDS患者,依据红系增生程度分三组,分别为BMERY<15%组,15%≤BMERY<35%组,BM
本文选用NOD.H-2小鼠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在正常碘摄入基础上接受不同程度的过量碘剂时AIT的程度、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和各种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从而将碘、自身免疫和细胞凋亡几个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探讨碘——自身免疫——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研究碘过量对甲状腺内细胞凋亡的影响和凋亡机制在.AITD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方法:分别给予7-8周龄的NOD.H-2小鼠饲以0.05%NaI溶液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2006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指出:哮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