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琳·麦卡洛写的一部长篇家庭史诗,深受读者喜爱。曾胡于1989年第一次把它译成汉语。本研究以弗米尔的目的论为基础,使用分析法和归纳法探讨《荆棘鸟》汉译本中的翻译策略以及效果。 在目的论中,三原则之间有一定的等级关系:目的原则是首要原则,连贯性原则是次要原则,而忠实性原则从属于连贯性原则。本研究从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出发,探讨译者在翻译《荆棘鸟》汉译本中所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琳·麦卡洛写的一部长篇家庭史诗,深受读者喜爱。曾胡于1989年第一次把它译成汉语。本研究以弗米尔的目的论为基础,使用分析法和归纳法探讨《荆棘鸟》汉译本中的翻译策略以及效果。
在目的论中,三原则之间有一定的等级关系:目的原则是首要原则,连贯性原则是次要原则,而忠实性原则从属于连贯性原则。本研究从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出发,探讨译者在翻译《荆棘鸟》汉译本中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并分析译者使用翻译策略要达到的效果。具体的研究内容为:目的原则,分析译文是否达到交际目的和译者目的,主要从词,短语和句子层面分析译者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及其效果;连贯性原则,主要从句子层面分析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忠实性原则,主要从词、短语和句子层面分析译者所使用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使用归化策略去消释读者对源语文化的陌生感,同时也实现译文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与此同时,译者使用异化策略翻译相关的澳大利亚文化现象,这样保持源语文化的异质性,增加读者阅读这本家世小说的兴趣。总的来说,译者在文学作品汉译本翻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翻译,这为其他译者翻译文学作品汉译本选择翻译策略提供了一定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路翎小说中凸现出的现代意识为主要线索和内在脉络,深刻而具体地阐述了路翎“特别”的生命和艺术追求。路翎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试图用另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力求站在新的制高点上认识世界与民族、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个体与群体、审美与功利、借鉴与继承等之间的辩证关系。他凭藉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对现世文明中的丑恶与缺陷进行了大胆的透视,从人性复杂多样性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人民大众
本研究的选题基于如下几点考虑:首先,虚义动词构式在英语语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我们的研究综述表明,此类问题的现有研究多拘泥于传统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且以实证研究为主。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构式的固定搭配、使用频率、语用情景、构式整体意义等问题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其次,此类构式生成机制的研究还不多见,尤其基于认知理论的研究更是还寥寥无几。我们认为,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跨学科理论体系,其理论方法
“反语”在日常生活的言语交际中经常使用,也是文学作品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本文以韵律模式PronS+L为例,研究俄语反语语句韵律与语义的关系。此外,还结合语境,从多个角度探究韵律、语义、句法、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韵律作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含语调与重音两个方面,而音乐领域中的旋律或者文学诗词中的平仄格式、押韵规则等都不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论文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对象和
开放是国家与民族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新时期为深入向全世界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及其一系列实际举措,中国正在努力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并提升其在全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外宣传在对外开放总体布局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外宣翻译作为对外宣传的一种重要的输出途径,更是在国家与地区之间日趋频繁的交往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建构主义翻译学理论指导下的外宣翻译能为我国外宣事业的规范
近年来,我国发表的科技论文越来越多。但是对摘要(学术论文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的研究长期以来仅限于信息要素或写作技巧,而从主位理论出发进行的研究则相对不足。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旨在探讨汉英摘要在主位结构及主位推进模式选择上的异同,并探讨其异同的深层原因。共收集了120篇科学摘要,其中Nature英文摘要60篇,《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文摘要60篇。找出每个句子的主位和述位,分类、计数和制表后
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给人们造成极大的创伤,同时在各方面产生很大影响。本研究以反映9.11事件为主题的乔纳森·萨福兰·弗尔创作的小说《特别响,非常近》为载体,探究恐怖主义对美国民众造成的创伤和在伦理文化产生的影响。 《非常响,特别近》的作者从美国9.11恐怖袭击的案例分析入手,通过一个个案例展现了9.11恐怖事件对于人们在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展示了灾难和恐怖主义之后西方伦理文化的轨迹变化。
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英语长句的汉译是译者经常会遇到的难题之一,不少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根据-些学者的研究,文学类作品最主要的特点便是其文学性的体现。因此,文学类作品的翻译最为突出的问题也同样是如何去体现原作品的文学性,如何通过语言表层形式的处理去还原作品的文学性。之前学者的研究都将重点放在了语言的表层形式上,从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去进行相应的比较和探讨,却忽略了文学作品翻译最本质的地方。而本文则是从
1997年,贾平凹凭借《废都》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他不仅在陕西文学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废都》英译本翻译一波三折,最终由葛浩文翻译并于2016年正式出版。目前,有部分学者对《废都》英译本中语言、方言等方面进行研究,但还未有人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角度对《废都》英译本进行全面研究。 本次研究以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定性以及定量研究方法对《废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