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2000年开始,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7年2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等大背景,对西部民族自治地方高等院校的大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如何在宏观上调整该地区高等教育的空间布局,加快该地区发展。基于以上的考虑,对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进行重新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本研究以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这一行政区划的视角来探讨高等教育,对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高等教育进行较为全面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设计和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为基本概念、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对本研究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详细的界定,同时对国内外关于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为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高等教育空间分布地区差距的实证分析,即在总结前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首位规模、首位比和分布系数三项指标对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1998年和2005年的高等教育、人口、经济和城市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比较我们发现:(1)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布局在行政区内的分布状况仍基本保持原有的不均衡状态。与之前全国的研究相比,这种不均衡的状态有减缓的趋势。具体表现在2005年与1998相比,五个省级自治区05年首位规模较98年急剧增大,首位比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但减少幅度不大。说明五个自治区高等教育规模大幅度增加的同时,高等教育资源在首府城市聚集程度减弱。从分布系数的指标来看,分布系数1、2、3、4整体的走向是减少,表明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同人口、经济的分布趋于合理化。(2)我们考虑了高等教育质量因素后,对高等教育资源在行政区内的分布状态有一定的影响,但分布系数的变动不大,我们认为考虑质量因素后对于分布系数的判断影响不大。最后,根据结论为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高等教育空间布局调整提供了相应的参考建议。
第四部分为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高等院校空间分布研究——对四个省级自治区和十四个自治州的具体考察。由于西藏数据的缺失,故对四大省级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和有高等教育的十四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结合各地的城市化程度着重分析了地级市和县级市的高等教育分布状况,主要发现有:(1)四个省级自治区的高等教育资源过分集中在首府城市,其辖区内的多数的地级市和广大的县级市高等教育十分薄弱或为空白。而且,高校类型单一,层次低,仅限于高职(专科)院校等师范、医学、职业技术学校;十四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情况类似。(2)通过对四个自治区的对比发现,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状况在其辖区内更为严重,这同全国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最后,根据结论提供了相应的参考建议。
第五部分是本研究理论讨论和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