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其贸易额也在急速增加。因此,有人把中国称为“世界工厂”或“孵化器”。特别是在几年前,日本出现了一些较极端的“中国威胁论”和担心“国内产业空洞化”的言论。虽说这些风靡一时的流行语现在已经有所降温,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企业对中国仍然抱有一种不安的心理。在日中外交舞台上高喊构筑“双赢”关系这一现象,也恰恰反映出日本国内的这些不安。 针对目前的情况,本文将从贸易统计分析着手,通过对日中贸易产品和用途结构的分析来具体说明日中贸易是属于互补关系还是竞争关系,并探索两国的分工体制。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分析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是否也会影响到日中间的分工的问题,并通过数据分析确认该推测。 首先,将纵观近年的日中贸易的动向,并指出中国特有的贸易增长模式。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日中贸易急速增长的原因,指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日中贸易所产生的影响。 其次,把贸易产品划分为“生产设备”、“中间投入品”和“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按产品用途的区别分析日中贸易的特征,并探讨两国在工程分工方面各自的优势。 再次,把日中贸易按照产品品种划分(HS9位)的进出口额和平均单价差异,分为“产业间贸易”、“垂直产业内贸易”、“水平产业内贸易”3类,对日中贸易中贸易额位居首位的电机械产业的贸易结构发展动向进行分析。同时对多年来一直处于对中国进口第一位的纤维贸易进行同样的分析,借以比较出两国在产业分类上各自的相对优势。 最后,总结直接投资和产业内贸易的关系并提出给产业内贸易带来影响的其他因素后,举出几家有代表性的日本企业的例子来分析日本企业的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动向。 分析结果显示,日中贸易的基本格局是:日本向中国出口中间投入品和生产设备,然后由中国本土企业和入驻中国的日本企业将其加工成为消费品出口到日本。从使用比较优势指数(RCA)对日中贸易分析的结果也表明,日本在生产设备和工业用原料方面具有出口竞争力,而中国对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方面拥有出口竞争力。按详细品目分析结果也显示,在电气机械贸易领域,日中之间急速扩大垂直产业内贸易,每一个品目平均单价也存在了明确的差异。由此可见:在电气机械领域的中间投入品和生产设备贸易当中日中之间已经确立了明显的垂直产业内贸易结构。即:日本向中国出口单价较高的零部件,进口单价较低的零部件。对属于传统产业的纤维贸易进行的同样分析的结果表明,如同预期一样,除了一部分高级纤维外。中国向日本出口的单边贸易结构形式依然是主流。由此可以判断:电气机械贸易等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进一步扩大垂直产业内贸易(甚至水平产业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