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型期流动人口犯罪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che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进步的历史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和发展的历史,也是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和一切生产关系承担者的人口世代更替、人类自身不断延续的历史。人口流动是人口群体的固有特征,流动人口的存在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和趋势。1978年12月,中国进入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由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转变的转型时期。在转型过程中,日益加快的非农化和城市化进程,形成了大规模的流动人口。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时我国人户分离的流动人口已达到了1.4735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1.28%。流动人口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变迁。然而,人口的大量流动也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形成了冲击,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特别是流动人口作为犯罪主体本身的犯罪数量日益增多,犯罪影响日益恶劣,使得我国进入了以流动人口犯罪为标志的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五次犯罪高潮时期。为比较深入地揭示流动人口犯罪的内在规律,本文较多地结合实证数据,探讨了流动人口犯罪群体特征,流动人口犯罪行为方式和刑罚结构,社会经济因素对流动人口犯罪的影响等等。全文共分九章进行论述。第一章导论,对研究的背景和方法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第二章研究理论基础和相关文献综述。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与流动人口犯罪相关的人权理论、人口法学和犯罪社会学等基础理论,概述了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使得本文的研究在这些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在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第三章流动人口管理及犯罪状况的历史回顾。对中国历代流民管理与犯罪防控作了简单介绍,回顾了新中国建国以来各个阶段的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并对不同阶段的犯罪状况以及犯罪类型进行了归纳分析。第四章流动人口犯罪群体特征。这一章采集了比较丰富的全国流动人口犯罪数据,以及上海市、浙江省近三十年历年的流动人口犯罪数据,还选取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9年判决、裁定中确定为有罪的被告人为研究样本,对流动人口犯罪群体的规模、结构、行为方式、刑罚处罚特征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第一节通过对2005年以来全国流动人口犯罪人数,上海市、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的流动人口犯罪数据的分析,阐明了流动人口犯罪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第二节对流动人口犯罪群体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构成进行了结构分析。第三节分析了流动人口犯罪群体的重新犯罪行为、犯罪类型特点和犯罪组织形式,明确了流动人口犯罪的行为特征。第四节对流动人口犯罪群体的刑罚处罚结构进行了分析,包括判决刑种、判决刑期和缓刑适用等3个方面。第五节建立了郑州市、广州市按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分层的犯罪年龄趋势模型,明确了流动人口犯罪年龄主要集中于19-24岁、年龄趋势曲线具有单峰的性质。第五章犯罪内生性——异质人群中的权利相对剥夺。这一章共分两节对流动人口犯罪的内生性因素进行了论述。第一节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的人群异质性。通过对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的人口自然结构、地域结构和社会结构三个方面的比较,明确了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两个不同人群具有异质性的特征。第二节流动人口权利被相对剥夺。比较流动人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等四个方面权利的应然和实然状况,明确了流动人口权利被相对剥夺的范围和程度。第六章犯罪外生性——动态环境下的社会控制弱化。这一章共分四节论述影响流动人口犯罪的社会经济外部因素。第一节社会经济的动态化。从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加速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转型期社会经济所具有的动态化特征。第二节纵向控制的弱化过程。从控制组织的结构解体、控制力量减弱、控制人员不足等方面分析了转型期以来我国社会正式控制力的弱化过程。同时,也分析了血缘关系、社会关系等非正式约束力的弱化。第三节横向控制的位移差异。从省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流动分区明显、地方性法规颁布时间差异、公共安全支出地域差异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横向社会控制存在的省区位移差异。第四节控制政策的冲击效应。通过犯罪率数据的趋势模拟,分析了转型期以来1983年、1996年、2001年三次“严打”活动对犯罪趋势的影响,肯定了“严打”有效遏制犯罪快速上升趋势的作用。同时还探讨了1992年盗窃罪立案标准变更所引起的犯罪明数变化。第七章犯罪的生成——内生性和外生性的协同作用。这一章根据数据的不同特征采用了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共分五节对犯罪的生成进行论述。第一节流动人口犯罪影响因素分析。根据浙江省1980-2009年历年的流动人犯罪人数对全国流动人口犯罪人数进行了估计,在估计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动人口犯罪人数变量与权利相对剥夺指标——城乡居民收入差、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社会控制力指标——破案率等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建模过程中进行了模型设定、参数估计、模型检验和模型优化。消除了解释变量的共线性影响后,流动人口犯罪人数表现为权利相对剥夺和社会控制力弱化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二节流动人口犯罪动态效应分析。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优化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时间序列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ECM)。从而揭示了流动人口犯罪人数的变化具有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的变化特性,流动人口犯罪系统具有自修正功能,内生性因素对犯罪的影响存在滞后性。第三节流动人口犯罪模型验证。用转型期以来我国历年的犯罪率(每10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为被解释变量,建立犯罪率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得出犯罪率模型与流动人口犯罪模型具有相同的模型特征,从而验证全国流动人口犯罪人数虽然是估计数据,但在估计数据基础上建立的模型仍具有科学性。第四节流动人口犯罪省区聚类分析。根据2009年分省区的流动人口犯罪人数、暂住人口、公共安全支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四个指标,对全国31个省区(不含港澳台)进行聚类分析,31个省区被划分为五类,每个类别内的省区流动人口犯罪特征比较接近,类别间的差异较大。第五节国际犯罪趋势比较分析。根据2006年世界监狱人口统计的截面数据得出的罪犯人口比例,根据美国、日本自1978年以来历年的犯罪率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犯罪率拐点的形成,在对社会经济因素不同的各个国家进行相关分析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中国未来的犯罪总体趋势。首先,对人口超过1000万的72个国家的罪犯人口比率、人均GDP和人文发展指数进行了相关分析。罪犯人口比率与人文发展指数的相关性比较明显,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人文发展指数越高,罪犯人口比率也就越大。在显著性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罪犯人口比率也与人均GDP相关,人均GDP越高,也就是经济越发展,罪犯人口比率也越大。其次,分析不同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对犯罪的影响,结果表明犯罪率与城市化率指标不相关。不过在城市化率较低的分组中,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犯罪率也有上升的趋势。最后,根据美国、日本与中国转型期同期1978-2008年历年的犯罪率数据,分析美国1991年、日本2003年以来犯罪绝对数明显下降的现象,剖析了该时间点前后两个时期的犯罪趋势,肯定了这两个国家犯罪率拐点形成的事实。第八章流动人口犯罪防控的路径选择。导致流动人口犯罪的因素表现在流动人口权利被相对剥夺和社会控制弱化两个方面。从而在这两方面提出了流动人口犯罪防控的六个具体路径措施:在保障流动人口权益方面,要确立迁徙权、消除流动人口犯罪标签,保障平等权、实现人口群体的融合与共生,强化参与权、畅通流动人口利益表达渠道。在加强社会控制方面,要实施多维约束、宽严相济的综合治理方针,横向分区、纵向分段的区段递进战略,人群流动、空间固化的动态控制模式。第九章为简短的结语。流动人口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本文围绕着微观的流动人口群体权利被相对剥夺和宏观的社会控制弱化两个方面,采集了比较丰富的、涵盖中外的犯罪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使得整个研究建立在实证数据的基础之上,体现了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特点,比较深刻地揭示了转型期流动人口犯罪的内在规律性。由于研究理论的成熟、研究方法的多样和研究数据的丰富使得本文的创新是比较明显的。概括而言,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城乡二元结构使得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群体成为两个异质群体。流动人口群体权利被相对剥夺对其行为有明显影响,从而对流动人口犯罪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2、犯罪群体中的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在群体结构、犯罪行为方式,刑罚处罚结构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建立了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犯罪群体年龄趋势模型,明确了流动人口犯罪年龄趋势曲线具有的单峰性质。3、通过模型分析,进一步确立流动人口犯罪是权利被相对剥夺和社会控制弱化共同作用结果的观点,建立了流动人口犯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ECM),比较科学地解释了转型期流动人口犯罪率上升的现象,揭示流动人口犯罪人数的变化具有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的特征。4、转型期社会控制特征表现在纵向弱化和横向差异两个方面:从纵向看,存在控制组织结构解体、控制力量减弱、控制人员不足等社会正式控制力的弱化过程。从横向看,存在省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流动分区明显、地方性法规颁布时间差异、公共安全支出地域差异等位移差异。从而提出了加强社会控制的横向分区、纵向分段的区段递进战略的观点。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都致力于运用新课改的理念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思路与模式,也在教学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课改推行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文章就
<正>一、动作示范技能的几个理论问题【问题】:(1)运动技能与示范技能有什么关系?(2)动作示范应包含几个示范面?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举例说明。(3)动作示范时学生的站位有
<正>清代名医王孟英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长于治疗温热病,临证外感内伤皆精,在整理古代温病理论和各家学说的基础上,编成了《温热经纬》。秦伯未先生的《清代名医医话精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电力设计行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社会认可。电力设计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设计院及设计企业之间的竞争必将导致人力资源的竞
荔枝浊汁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沉淀、褐变现象,为了研究这种现象发生的物质基础,本文在跟踪荔枝浊汁在贮藏过程中物理和化学成分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荔枝浊汁沉淀形成可能的物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结束,国内经济发展亟待刺激,珠三角地区也正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模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历史关口。经
晚唐时期的韩愈,可谓是一代文豪,特别是以其深厚的散文功底和骄人的成就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中学课本入选的他的《师说》、《马说》足可以看出他说理的深透;《大学语
饕餮纹是我国青铜时代装饰艺术最为重要的一种纹饰,它的魅力至今还影响着现代的人们。对于饕餮纹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各个方面。那么它对于现代装饰艺术的影响少有研究,是一个
本文通过对日本旅游史的研究分析,列出了日本古代、中世、近世、近代旅游形态的变迁,从日本简单的旅游形式的出现,到人们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将观光的历史、经济发
现代学校教育的高中阶段,是学生个体学识修养日益提高的关键时期、情感与精神渐趋成熟的关键时期,进行古诗词的教育教学,应当让学生较以往更进一步的走入诗词典丽雅致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