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平武县大熊猫栖息地和社区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结合历史资料收集和分析,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白分析法(GAP)揭示了平武县二十世纪初和目前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状况,通过研究和分析阐明了造成大熊猫种群隔离、减小和栖息地破碎化的威胁因素,揭示出人为干扰活动是造成大熊猫濒危的一项主要因素,为解除大熊猫的致濒因素及今后大熊猫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为我国其它地区的大熊猫保护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揭示了平武县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的历史变化和分布现状,指出平武县目前大熊猫的分布范围约仅为20世纪初的一半。2. 1999年及其后平武县大熊猫新增分布点很多,基本上在两片大的栖息地区域,包括与唐家河、白水江保护区接壤、以摩天岭为界的北区,和与白羊、黄龙相接的西区,其分布范围比1998年全国大熊猫调查时有扩大的趋势,且由县界“边缘地区”向县域内分布区扩展。3. 平武县的大熊猫大约有85%以上分布于国有林中,集体林中只有大约15%的大熊猫分布。4. 保护区是大熊猫分布的高密度区。平武县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县境内的王朗、小河沟、雪宝顶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约占全县大熊猫数量的40%。5. 与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的“老河沟”地带大熊猫分布数量在近10年内锐减,栖息地恢复对该区域大熊猫的生存至为重要。6. 洋洞河沟口及其支沟夏家沟新发现大熊猫活动痕迹,洋洞河通往九寨沟的环线深入到黄土梁路段,沿路两侧采伐时被破坏的植被已基本恢复,将此处建成生态走廊带,促进其植被恢复和更新,对被黄土梁段九环线隔开的大熊猫摩天岭种群和岷山种群进行基因交流和保持栖息地的完整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7. 导致大熊猫濒危的因素主要是森工采伐、交通道路发展、旅游、偷猎等人为干扰因素和地震、主食竹类开花等自然干扰因素。<WP=6>8. 平武县三大国营森工企业(平武伐木厂、龙门山林场、老河沟采育场)的采伐是造成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平武伐木厂在王坝楚林区施业范围面积总计为91790 hm2 ,占平武县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159520 hm2 的57.54%。这三大企业20世纪90年代的“皆伐”对大熊猫栖息地造成了严重破坏。9. 交通道路的发展是导致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和大熊猫种群由大变小的重要因素,平武县公路干线沿线两侧各800米的缓冲带内基本无大熊猫活动。10. 旅游对平武县大熊猫保护的影响是双向的,保护区旅游收入的增加,加大了对巡护监测等财力的投入,保证了保护费用的正常支出和加强,但游人的增加也加剧了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干扰;社区的旅游减弱了当地居民对狩猎、采药等传统生计方式的依赖,减少了对大熊猫的伤害,但旅游的开展也加大了社区对薪碳柴的采集和放牧等干扰活动。11. 建立平武县大熊猫保护区网络和实现保护区管理和功能的网络将使大熊猫的保护工作形成一个整体,达到最大程度和最有效地保护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