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倪贻德是我国著名的现代画家之一,也是美术教育家和理论家。他曾经活跃于中国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画坛,在艺术理论方面也造诣颇深。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就发表和出版了许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倪贻德是我国著名的现代画家之一,也是美术教育家和理论家。他曾经活跃于中国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画坛,在艺术理论方面也造诣颇深。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就发表和出版了许多艺术理论著述以及散文,提出独具己见的理论观点,积极引进和介绍西方的现代绘画艺术。到四十年代创作了大量现代绘画作品,其中以水彩画为多,撰写和发表过许多与水彩画相关的论著。五十年代起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并在浙江美术学院设立油画工作室和理论教研室,在艺术教育方面形成了个人独特而完整的体系。本文以当时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为背景,围绕我国早期艺术理论的探求,将美术学与社会学、艺术思潮相结合,对倪贻德进行研究。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1、倪贻德绘画艺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即从早期决澜社时期的“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到抗日战争时期“为人民而艺术”和革命现实主义理论,再到晚期所主张的“艺术民族化”和“形式美与形式主义”的探讨与论证。2、对倪贻德绘画艺术创作的探索。本部分一方面探析倪贻德的绘画风格,另一方面对倪贻德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3、探讨倪贻德绘画艺术思想对现当代艺术创作和现当代艺术教育的影响。倪贻德绘画思想和他的绘画创作风格将作为本论文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倪贻德绘画思想、艺术创作风格、美术教育理论和当时美术流派构建等诸多方面,深刻地发现其所取得的各项成就对于当今美术教育和绘画艺术创作依然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倪贻德的艺术教育思想为我国艺术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献身艺术教育的使命意识,为人民而艺术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的高尚情操为后代之典范。当代美术创作存在许多问题,民族传统的东西被忽视,被西方观念左右的倾向非常之明显,中国油画该如何发展再次成为关注的热点。本论文对倪贻德及其中国现代主义绘画艺术进行的研究,不仅是对他个人人生价值和艺术精神的研究,更多的是对中国文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考。
其他文献
可见光响应的铋系光催化剂在降解和矿化难降解有机物方面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介绍了卤氧化铋、钨酸铋、钛酸铋、钒酸铋、钼酸铋、复合型铋系可见光光催化剂的研究动
目的:探讨了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合并HBV病毒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救治的50例终末期肾病合并HBV病毒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
摘 要:教学看似简单的劳技课,教师应充分挖掘其中的劳动观、集体观与合作观,使之简单却不呆板,劳力却不劳心,于无声处渗透“五美”教育,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中职学生。 关键词:劳技课;强化纪律;精心设计 转眼间,在职业高中工作已20年了。和学生20年的相处,使我成长了许多。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我总想把在教学中令人感动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和同行们共享,也算是一种学习。 近几年来,我一
在常温下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低C/N比废水.结果显示:在填料填充比为40%、进水氨氮质量浓度为25mg/L条件下,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基本稳定在4m#L左右,氨氮去除率在80%以上,硝化效果
本文针对定边油田三叠系延长组低孔、低渗、低压油藏常规注水开发见效慢,油井产量递减快、稳产水平低等特点,实施了超前注水开发技术,及时有效地补充地层能量,提高油相相对渗透率
将纯二维lazy小波与全相位反余弦(APIDCT)理论相结合,构造了一种新的纯二维全相位IDCT小波滤波器组,其提升格式以嵌套组合的形式实现图像的纯二维小波分解.这种新的小波滤波器组有效地避免了以往图像纯二维小波分解高频子带坐标左移的现象,图像数据左上角行列坐标可以是奇数和偶数的任意组合,图像数据的行数或列数可以为奇数或偶数,能实现最低频子带数据最小尺寸为一行或一列.本文给出了纯二维全相位IDCT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一旦掌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自己学习的过程。农民要备耕,军队要备战,教师要备课,学生也要备学——预习就是备学。 课前预习是学好知识的一种良好而基本的方法,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搞好预习,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新课的针对性,提高听课效率。课前预习好,听课时目标更明确,针对
摘 要:一切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发明。培养初中生的想象力对于促进学生开动脑筋、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想象力 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马克思曾经说过:“想象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爱因斯坦也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