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I.T时代的到来和网络媒体的普及,外国影视作品变得比以往更为流行,电子文本所带来的冲击力和影响力要远大于纸质文本。影视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之一,逐渐在文化输出市场占领重要的位置。影视翻译尤其是其中的字幕翻译也逐渐成为翻译研究的焦点之一。然而,目前翻译界对影视翻译的重视远不及文学翻译,影视翻译实践缺乏相关理论指导。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观众真正了解原著内涵的程度。而字幕翻译质量的好坏与字幕翻译者不无关系。因此,对字幕翻译的探讨,尤其是对其译者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框架下,研究分析了译者在字幕翻译中的主体性发挥和体现。同时以当下最受欢迎的英剧《唐顿庄园》第一季字幕为例,采用理论与例证相结合的方法,从奈达的功能对等中的词句对等、语用对等、文化对等三个层面对译者主体性进行具体分析,探讨了译者在面对字幕翻译的时间和空间制约下,应如何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技巧。通过分析,本文研究结论如下:①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可以作为译者在字幕翻译过程中较为权威的指导和标准之一;功能对等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成正比关系,文本之间的对等越接近,译者的主体性作用发挥越大;②译者对翻译对象—《唐顿庄园》的选择是译者对自身要求和内、外需求的适应的结果;③结合字幕语言的特点和局限性,译者在字幕翻译中的主体性可以从句法、语用和文化三个层面考察。句法层面译者采取长句变短语、被动变主动的转换翻译策略以及句子省略的缩减性意译;语用层面译者采用增译、代替等策略;文化层面采用替代、压缩性意译以及直译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同时,译者的主体性也受到其社会背景、文化误解、意识形态和自身能力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