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不断谈论“中国梦”的时候,总是离不开“房子”这个焦点词汇。“住房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房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国家的住房政策也与人们的福祉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城镇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家庭实现了“住房梦”,政府的角色似乎也逐步从“福利包办”转变为“市场监管”。然而,还有大量的中低收入家庭没有真正解决住房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对这部分弱势群体纳入住房保障体系的范畴,通过建设各种保障房来满足这部分群体的住房刚需。当前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主要包括: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的经济适用房,最低收入的家庭申请政府提供的廉租房,以及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在具体实践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的问题,如经济适用房的购买标准界定不明确、社会保障属性淡化、户型套型超标,廉租房没能照顾到进城务工的农业户口人群。除了以上这些人群外,那些既买不起经济适用房也没资格获得廉租房的人群的住房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即所谓的“夹心层”住房问题。对于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的“真空区”,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在2009年也给出了解决路径,即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是继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以来,国家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又一项重大举措。公共租赁住房具体是指面向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新就业人员、引进人才等特殊群体出租的、由政府投资建设或者筹集的、同时限定具体建设标准和申请准入条件,用低于市场价的租赁价格的保障性住房。那么现实中公共租赁住房是否真的能解决“夹心层”的住房问题?本文通过文献阅读、相关资料的搜集、国内外对比分析、系统研究等方法展开讨论,并以济南为例对我国公租房制度实施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完善的创新性建议。文章首先通过分析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局限性,提出“夹心层”的住房困境,并阐述了公共租赁住房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关系。然后以济南为例,研究了我国公共租赁住房的具体运作机制,并且发现公共租赁住房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与公共租赁住房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公共租赁住房的房源短缺,而且建设的位置较为偏远,交通不便,通勤成本高;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资金也存在困境,融资困难;此外公租房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也不尽合理,亟待改善。对比分析美国、英国、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的住房保障相关政策,得到了我国应从中吸取的有益经验,主要有: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对公租房的保障对象进行细分,构建多元的多渠道的融资方式,政府保证土地的供应以及建立完善的公租房监管制度,确保公平公开公正,做到阳光透明。最后本文总结了国内外保障房制度的经验和教训,同时结合具体实践,提出了我国公租房制度再设计的一些具体设想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