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拱隧道关键技术问题的模型试验及三维仿真模拟

来源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3880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中,在特殊地质及地形条件的地区,为获得良好 的技术经济效果,大量选择了连拱隧道方案。但我国已建成的连拱隧道的数量 较少,缺乏可借鉴的设计施工经验。日本及欧美等公路隧道修建技术发达的国 家,连拱隧道出现的历史较我国要长,已有相当的设计施工经验。 本文在综合分析当前连拱隧道发展的基础上,依托地下系在研的重大科研 项目《连拱隧道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以云南省思-小高速公路工程两座在建 的连拱隧道为实际背景,进行了室内的平面模型试验。平面模型试验采用了1:100 的大几何比例尺模型,以几何相似比和容重相似比为基础相似比,实现了在弹 性范围内控制各物理力学参数的全相似性。本文根据工程背景的主要地质条件, 确定采用水平岩层的岩体结构,模拟导洞和连拱隧道的开挖工况,考虑地形的 偏压作用等条件,并分别采用无结构衬砌和有结构衬砌两种模型进行了8次试 验。以模型试验相似比理论为基础,本文针对8.30和9.5两次试验,详细分析 了模型试验所得到的量测数据。同时与模型试验相对应,本文进行了隧道开挖 的计算机三维数值仿真模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同时,与模型 试验的量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表明结果的可信性。 最后,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1) 由于开挖而引起的连拱隧道周围围岩应力变化规律; (2) 偏压作用下连拱隧道周围围岩应力变化规律; (3) 由于地面超载而引起的连拱隧道周围围岩应力变化规律; (4) 确定围岩压力的大小以及分布规律; (5) 根据摄影测量所得的位移场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连拱隧道 模型试验 围岩压力 仿真模拟
其他文献
从地球化学角度出发,以尾矿、水及底质沉积物、土壤、动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矿物学、地质学、土壤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渤海西岸金属矿产开
本文通过对太北开发区萨Ⅱ组油层精细地质研究,认为萨Ⅱ组油层是以受湖浪改造作用为主的三角洲外前缘相及前三角洲沉积特征。砂体分布特征主要分为大面积分布、局部连片、零
虚拟现实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已经从面向军事用途扩展到很多的领域,如航天、设计、生产制造、信息管理、商贸、医疗、娱乐等等。诸多学者和专家认为,虚拟现实是今后一项极有前景
冀东司家营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赋存于太古界滦县群中,根据现有勘查资料,司家营铁矿体主体呈单斜产出,倾向西,局部褶皱及断裂构造较发育。历经多次勘查,其累计探明铁矿资源量达32亿吨
大民屯凹陷胜601---沈630井区太古界潜山为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主要勘探增储及产能接替区块,由于变质岩潜山非均质性强,对于裂缝精细刻画缺少有效的手段,是制约该潜山带高效勘
本文属于胜利油田承担的中石化集团公司“十五”重点科研项目中的课题之一,研究区是济阳坳陷罗家垦西地区砂砾岩储集层。综合应用石油地质学、测井学、测井地质学、地质统计学
阵列感应测井属于常规电法测井,在各油田,除个别井外,每井必测阵列感应,应用非常广泛。针对大庆油田含水量高,且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的现实特征,急需开发分辨率可以达到0.2米
油藏描述是一项油气田勘探和开发的油藏地质综合评价技术。70年代末开始出现,80年代发展并逐步完善,近20多年的勘探开发实践已表明,油藏描述己成为正确客观认识、评价油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