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拟闺音”诗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w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拟闺音”诗是指男性诗人以女性口吻或站在女性视角抒情达意创作出的一种诗歌类型。此类诗歌至唐鼎盛,其女性形象更以“性别交互”的独特视角,艺术再现了唐代女性的现实生活,暗示出了男性诗人的女性观与多样情思,并折射出“封建盛世”繁荣风貌下隐藏的多种社会矛盾与不公,极具写实精神。故本文选取唐代“拟闺音”诗中的女性形象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独特性与现实价值,从而展现唐代“拟闺音”诗的独特魅力。论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首先按“拟闺音”诗定义与本文研究目的,从时间范围、选材范围及形式特征三方面对《全唐诗》(包括《全唐诗补编》)进行严格筛选,选出“拟闺音”诗约440首。并对唐前“拟闺音”诗的发展过程简单概述,以便了解唐代“拟闺音”诗中女性形象对前代的继承与发展。同时对本文的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进行论述,为论文写作奠定坚实基础。第二部分主要探讨唐代“拟闺音”诗的创作主体的人生经历,以证明此类诗歌具有深厚的社会现实基础。并总结在“性别交互”的独特视角下,诗中女性形象暗示出的男性诗人进步与落后并存的矛盾的女性观。第三部分将唐代“拟闺音”诗中的女性形象分为宫廷女性与民间女性,并分析不同社会身份下唐代女性的生活面貌与真实情感。同时探究“性别交互”作用下,带有寄托色彩的政治化的女性符号所折射出的男性诗人的生活与情思。第四部分在点明唐代女性于君权、父权、夫权的封建囚笼中相对卑弱的社会地位的基础上,选取常见而典型的诗篇探讨唐代“拟闺音”诗中女性形象展现出的唐代女性以悲为主、以乐为辅的情感体验,难逃痛苦或被弃的普遍命运以及不慕荣利、随遇而安、控诉不公的人生态度。第五部分主要探究唐代“拟闺音”诗塑造女性形象、烘托女性情感的常见手法,如多彩的意象烘托、美梦与现实的对比、巧妙的比喻与用典以及融情于景、以景结情等。第六部分通过唐代“拟闺音”诗中女性形象与唐代不同文本中女性形象的对比,为“拟闺音”诗中女性形象真实展现唐代女性的生活与心声再添力证。并总结出“拟闺音”诗中女性形象性别交互、情感直抒、性格多样的独特性和艺术再现唐代女性的生活与心声、以诗证史而揭示出唐代社会多种黑暗不公等重要的现实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出来。近几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推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改革教师和学生评价,大力推进德育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和实效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小学班主任是小学德育工作的具体落实者,在学校教育中担负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是小学德育建设和班级管理的核心和骨干力量。他们的专业水平决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影响着学生
化学语言是表达化学思想的专门语言,化学语言不仅是化学学习的基础,也是我们运用化学知识的工具,化学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体现,是学习化学学科所必需的学科能力。由于受到农村场域的师资和教学情况的制约,农村学生在化学语言表达能力形成上仍处于不利的环境。九年级并不是化学知识学习的初始,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已经受到了一定的科学启蒙,那么,基于科学启蒙形成的能力基础下,农村初中生在化学学习之初的化学语
园长在幼儿园发展当中起到关键作用,尤其是对于民办幼儿园,园长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等素质决定幼儿园的整体水平和发展前途。尽管我国如今民办幼儿园发展迅速,但发展质量依旧参差不齐。因而园长作为幼儿园的引路人,其作用显而易见。本研究采取个案研究的方法,侧重探究W园长从一线教师到园长身份的整个专业成长历程。笔者通过深入访谈和后期整理,将W园长的专业成长历程分为准备阶段、摸索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怎样的高校招生方式更公平,又要怎样实现高招公平?这些问题对于国家发展意义非凡,也是教育改革中的难题。美国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高等教育发展迅猛,踞于世界首位。这与当时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政策有很大关系,其中之一便是平权法案。美国的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所以本文以平权法案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政策对美国高校招生的影响。契约主义公平观是重视结果公平的政治哲学,平权法案是它的政策体现。通过制度重新分配社会资源,在自
中国古典小说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复仇故事。透过这些复仇故事,我们可以窥见古人的心理诉求以及当时的社会风气。复仇行为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也存在于《三国演义》中。本文以《三国演义》中的复仇故事为研究中心,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三国演义》复仇故事进行梳理和分类。统计出《三国演义》中共有三十个复仇故事,从复仇动机的角度将这些故事分为三类,分别是家人之仇、他人之仇、个人之仇。其中,为家人复仇的故事有十
《庄子》中的“世界”是灿若云锦的。庄子以其天才的文心,勾勒出了现实、心灵与道德的“三重世界”,因而《庄子》一书表面文笔洒脱,不落言筌,而其内里思致谨严,伏脉千里。本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分为四部分。绪论中简述了选题缘由,梳理了该论题的研究现状,以期寻找本文的突破口和创新点之所在。第一部分分析了《庄子》中的现实世界。首先笔者从庄子的身份与交往,不仕的态度展开了对庄子本人生存的现实世界的分析;其次简述了
20世纪中叶以来,在倡导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国际趋势下,“高大衔接”成为各国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同时,随着各国相继进入中等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也愈发突出。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在进入大学后出现了学习和生活适应不良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个体持续发展和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在高中与大学之间发挥承上启下作用的大学第一年,新生第一年经历及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的
当前,残疾儿童教育公平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地提及和强调,残疾儿童作为社会中最边缘化和弱势的群体要想融入社会,就需要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如何加强残疾儿童群体教育权利的保护力度,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类别残疾儿童的教育、康复与安置需求,是世界各国残疾儿童教育事业推进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从国际残疾儿童教育发展的趋势及人权的角度来看,通过政策制定与立法实施已成为保障残疾儿童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俄罗斯作为一
英美文化的分界问题历经了长时期的含混,无论是单一地将美国文化视作英国文化的衍生与附属,还是由于二者在特殊历史阶段的宗主国与殖民地关系将两国文化混为一谈,其观点都不准确。因此,对于“美国化”建构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深刻了解美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在研究过程中,结合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公共事业、思想观念及文学作品以小见大,具体而细致地解读这位美国的“国父型”人物如何在社会生活、宗教伦理及道德行为等各方面塑造起
论文主要是以明治时期日本画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在明治时期具有代表性日本画画家的拼搏与探索下,对明治时期日本画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所起到引领和推动的作用为主要论题。同时,以发掘与论证明治时期日本画画家在艺术创作、社会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及其艺术风格的恒常体现为主要的论述内容。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是对明治时期以前的传统日本画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重点对自飞鸟至江户不同时期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