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以来,填埋方法开始被我国用以处理生活垃圾,并逐渐发展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置方式,填埋处理的生活垃圾量已经超过垃圾处理量的70%。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采用填埋法处理生活垃圾面临土地浪费、填埋区逼近生活区等问题,且环境隐患越来越突出。据报道,经过长期填埋的老陈垃圾性质已趋于稳定后,可适当开采利用。本项目以扬州市江都区生活垃圾处理场为研究对象,对老陈垃圾进行分类后加以成分分析。根据垃圾成分和性质,在基于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探讨其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资源化利用的方式,为老陈垃圾的再利用,节约填埋场的土地资源提供参考决策。研究结果表明:(1)对江都区生活垃圾处理场老陈垃圾周边环境安全性进行检查,包括废气、渗滤液、地表水安全状况、地下水安全状况等指标,检测结果发现,虽然建场时采用了较先进的安全填埋方式,但是因为规划时间较早,部分标准已经过时,且实际运行中垃圾填埋量大大超乎预期,居住区逐渐逼近填埋场,垃圾填埋场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存在安全隐患。(2)现有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可资源化利用气体主要为CH4、NH3。产生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垃圾渗滤液,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悬浮物、全磷、氨氮等,重金属含量偏高,其中铬含量超标,废水在垃圾场处理后,达到了安全排放标准。废气和废水的排放达到了环境安全标准,但因为垃圾填埋场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处于污染状态,有必要对防渗层和渗滤液收集、输送系统开展检查,确定是否存在破损。(3)建议利用原有管道收集填埋场气体,采用变压吸附(PSA)技术,利用多孔性固体材料吸附CO2、H2S等气体,得到富甲烷气体,可以提纯甲烷气体作为制备甲醇原料。鉴于渗透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重金属,建议将渗滤液浓缩处理后用于沼气的生产。(4)现有垃圾中的建筑垃圾包括废砖瓦、混凝土、淤泥渣土等,范围较广,体量大,占垃圾填埋场垃圾总量的25%-35%,预计填埋场中建筑垃圾达900-1000万吨。老陈垃圾中的可燃垃圾包括各种塑料袋、食品包装袋、快餐盒、各类衣物、纺织品等,是老陈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填埋场垃圾总量的40%-50%,约1300-1600万吨。(5)建议对垃圾进行分选,将水泥、砖块等垃圾作为道路、墙基等建筑材料重复使用;分选出的塑料、衣物等适宜作为焚烧燃料的物品,转运至扬州焚烧。现有垃圾中的建筑垃圾可以运至扬州环保科技产业园,用于再生砖的生产,预计可制造再生砖30-35亿块,节约取土500-600万立方米。垃圾中的可燃垃圾部分含水量低,燃烧热值高,作为燃料焚烧,预计可以替代煤炭约900万吨,同时减少硫的排放。(6)对老陈垃圾部分的重金属分析表明,铬、锌普遍严重超标,汞、砷、镉、铜在部分区域超标。不同粒径大小、不同填埋年代的老陈垃圾的重金属含量间存在明显差异。(7)对老陈垃圾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测定表明,其物理性质较为优良,透气透水性好。老陈垃圾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较高,是土壤肥力一级标准值的2-3倍以上,部分指标远高于堆肥质量标准。老陈垃圾中微生物含量较高,种类也较为丰富。发芽试验显示,在老陈垃圾的提取液中,禾本科植物小麦和豆科植物大豆的种子均能正常发芽。(8)鉴于有机部分的老陈垃圾能提供大量的植株营养物质,但同时又有部分重金属超标,不能直接用于粮食生产,建议将其与花木产业结合,用作生产人工土壤(基质)的基本原料,应用于市区绿化、林业苗圃、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花卉培育等方面。由此在保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在解决老陈垃圾的出路的同时,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