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鲢鱼糜蛋白的冷冻变性机理及抗冻剂的应用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ni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产量巨大且营养丰富。白鲢具有生长快、成本低和肉质白等特点,现已发展成为我国淡水鱼糜加工中的良好原料。受收获季节等因素的影响,白鲢鱼在加工成鱼糜后通常采用冻藏方式保存,但其蛋白质在冻藏过程中易发生变性,严重影响后期的加工性能。鉴于此,本论文以白鲢鱼为原料,分析了鱼糜的基本营养成分;并以盐溶性蛋白含量,pH值、总巯基含量、凝胶强度、Ca2+-ATPase活性等为指标,研究了不同冻藏温度下白鲢鱼糜的冷冻变性情况;采用正交试验结合传统抗冻剂,复配出“低甜、低热”的新配方抗冻剂,并对复配抗冻剂的冻藏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今后白鲢冷冻鱼糜的保存及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主要结论如下:由白鲢及其鱼糜的营养成分分析可知,鱼糜的脂肪和灰分含量显著降低,粗蛋白质含量相对升高,其中肌原纤维蛋白含量最高,达到58.5%;鱼糜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和赖氨酸(Lys)含量较高,分别为19.87%、10.85%、10.61%。白鲢鱼糜在-4℃(微冻),-20℃(常规冻藏)和-40℃(超低温冻藏)三个温度的冻藏过程中,其蛋白质存在不同程度的变性。表现为盐溶性蛋白含量、pH值、Ca2+-ATPase活性、总巯基、凝胶强度和白度值均随冻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而二硫键含量有所上升,且冻藏温度越低抑制鱼糜蛋白变性的效果越好;差式热量扫描(DSC)的结果表明,冻藏温度越高,鱼糜肌球蛋白的变性温度和热焓值越低,以新鲜鱼糜组为对照时,比其他较低温度组降幅也越大,而肌动蛋白变化不明显;圆二色谱(CD)的分析表明,低温冻藏使蛋白质从天然的高α-螺旋状态转变为以无规则卷曲为主的二级结构,越高的冻藏温度转变越明显;冷冻鱼糜凝胶的扫描电镜图显示,越高的冻藏温度会使蛋白质的聚集度趋于杂乱,且质地松散,不再密实和平滑,失去了新鲜鱼糜凝胶圆润饱满的质地特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四种抗冻剂的最佳配比为:海藻糖4%,蔗糖1%,山梨醇2%,乳糖醇3%,该复合抗冻剂有效地提高了白鲢冷冻鱼糜的凝胶强度和盐溶性蛋白含量,抗冻效果优于传统商业抗冻剂,且含糖量也低于商业抗冻剂,较好地实现了“低甜、低热”的目标。在抗冻稳定性实验中,同一冻藏时间下,新复配抗冻剂组的各指标值略高于商业抗冻剂组,且在冻藏结束时各指标值下降幅度最小,表明新配方的抗冻剂能有效防止蛋白质的冷冻变性。
其他文献
冷却猪肉以其营养卫生,味道鲜美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然而,在冷却猪肉的生产、贮运过程中环境温度经常发生波动,以至于环境温度高于冷却猪肉规定的冷藏温度0~4℃而
采用水热法以钼酸铵、氧化石墨烯和硫脲作为原料制备得到不同石墨烯含量的MoS2/石墨烯复合材料。利用XRD、Raman、SEM、TEM和电化学测试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鱼糜及其制品是我国发展最快的水产加工制品,2010年我国鱼糜及其制品总产量高达96.2万吨。在鱼糜加工中,淡水鱼的采肉率一般为25%-30%,除鱼鳃和内脏外,还有50%的鱼头、带肉的
本论文对玉米皮的深度开发利用进行研究,充分发挥玉米及其副产物-玉米皮的功能性和经济价值,促进粮食加工的增值利用。本文主要研究了超声波提取玉米种皮中膳食纤维工艺及膳食
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是世界养殖最为广泛的鱼类之一,鱼鳞等是罗非鱼鱼片等罗非鱼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然而,目前罗非鱼鱼鳞大部分被丢弃,资源未能得以有效利用。
一类慢性病的数学模型的研究唐旭清,杨凤翔(巢湖师专数学系安徽238000)(兰州大学数学系甘肃730000)关键词:数学模型;慢性病;转移AMS(1991)主伍分类:92C60.医学随访的资料通常限于所研究人群中个体的生存和死亡,不考
高温大曲是采用富含蛋白质的谷物作为主要原料,以开放性培养的制曲工艺,在60~65℃的制曲温度下产生了多种嗜热性芽孢杆菌及热稳定性良好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
目前保鲜效果较好的果蔬保鲜手段主要是通过冷藏、气调、辐射等方法实现的,但是这些方法均操作复杂,且成本较高。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等
随着新时代的带来,市场经济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根据当对新时代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指示,企业文化的发展与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石油企业迎
低聚木糖作为功能性低聚糖的一种,因其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力、抗肿瘤、降血压及血糖等功效受到广泛关注。在低聚木糖的制备过程中,如何提高低聚木糖产量,降低生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