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庄子,以他那超群出众的文学天才创作了大量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寓言。寓言是叙事文学,运用叙事学研究《庄子》寓言是庄学研究题中应有之义,但前人对此重视不够。本文旨在立足《庄子》文本,以先秦叙事为研究背景、西方叙事学为理论参照,对《庄子》寓言叙事作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以论证其在先秦叙事乃至中国叙事传统中的地位。 全文共分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 引言部分,简述本文选题意义及论证视角。 正文部分从四个层面展开对《庄子》寓言叙事的探讨。 一、《庄子》寓言理论 本层首先分析《寓言》、《天下》、《外物》等篇中庄子有关“寓言”、“重言”、“卮言”的论述,然后得出结论:“寓言”、“重言”、“卮言”都是在讲今天我们所说的寓言,“寓言”和“重言”指故事的本体,“卮言”指作者发表的议论,即点明寓意的部分,它们有机地构成了寓言的整体。《庄子》寓言的本质特征是“藉外论之”,从叙事理论角度讲,“藉外论之”就是今天我们讲的虚构。《庄子》寓言就是通过虚构人或物的故事,来隐喻和显现《庄子》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思想体系。 二、《庄子》寓言叙事模式 本层论述了《庄子》寓言的叙事模式:一是“概略+场景”的叙事时间。在《庄子》寓言中,富于意义的事件往往用戏剧性场景表现,而意义不大的事件则用概略来表现,故事的基本节奏就是由概略和场景的反复交替建立起来的。二是“中立的全知”类型作者叙事情境。《庄子》寓言大量采用“中立的全知”类型作者叙事情境,使故事的悬念增强,情节纵横跌宕、波澜起伏。三、《庄子》离言世界 本层首先以人物为线索描述《庄子》寓言世界。《庄子》寓言人物可以统分为三大类:一是神(鬼是神的一种特殊形态),按其性质不同,又可分为两类:具有完全神性的神和由自然人转化成的神。二是人,按其来源不同,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虚构人物;一类是历史人物。三是物,按其种类不同,又可以分为三类:动物、植物、无生命物。然后探讨了《庄子》寓言叙事谋略:一是时空错乱;二是打通神、人、鬼三界;三是赋予动物、植物甚至无生命物艺术生命力。四、《庄子》寓言叙事地位 本层集中论述了《庄子》寓言在先秦叙事乃至中国叙事传统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虚构叙事观念的自觉。庄子己经在其寓言创作中自觉地进行艺术虚构,有意识地通过假设的故事来宣传自己的哲学思想,在虚构的情节中表现自己的人生智慧。二是叙事模式的创新。在《庄子》寓言之前,先秦叙事多采用“编辑者全知类型”作者叙事情境,《庄子》寓言采用“中立的全知”类型作者叙事情境,这是一种变化和创新。 结语部分,总结全文主旨,点出《庄子》寓言叙事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