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韩礼德和哈桑《英语的衔接》一书问世以来,衔接理论便成为中外语言学、语用学、翻译学等众多学科研究的对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对中英文衔接手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种语言应用衔接手段的异同。然而,大部分研究要么局限于对中英两种语言的宏观分析,未具体到不同的语篇类型;要么着重定性分析,忽略了量化比较的重要性。本文基于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选取结构相对复杂、逻辑关系严密的国际商务合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的研究方法,以分析英汉两种合同文本中照应这一衔接手段的使用异同,及适当的翻译策略。通过对20篇中英文商务合同进行统计分析后,作者发现中英文合同中照应手段的使用情况呈现下列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英文合同中照应的使用频率远高于汉语合同。就统计数据而言,英文照应共出现1203次,中文照应仅出现了204次。其次,中英文合同中照应的使用存在一定程度的共性。具体包括:(1)中英文合同均只运用了第三人称代词;(2)合同中广泛运用古体词;(3)在两种语言版本中一般比较的使用频率均高于特殊比较。第三,中英文法律中照应的使用具有一些差异。主要体现在:(1)英文中人称照应使用的多样性;(2)英文中定冠词“the”的使用;(3)英文中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的应用。根据照应在两种语言中的使用特点,作者结合实例讨论了包括保留、省略、加词、重复在内的翻译策略,以准确传达文本含义并保留衔接关系。具体而言:(1)保留的翻译策略多运用于人称照应、非限定指示照应以及比较照应中的一般照应的翻译。究其原因,主要由于中英文的照应体系分类颇为相似,因此不乏意义用法相近的照应词。(2)英译汉时则多用省略的翻译策略,在翻译英文中特有的定冠词“the+名词”结构时尤其如此。因为作为形合语言,英语注重句子结构的完整性,而中文是意合语言,不拘泥于形式。(3)加词的翻译策略主要用于照应的汉译英过程中,以避免英文中因照应缺失可能导致的意义混淆或句子结构不完整等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该策略不能随意使用,而应兼顾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和法律语言的特点。(4)在英译汉过程中强调同一概念或行为时多用重复的翻译策略。英文不喜重复,多用代词来表达重复概念,而中文则主要通过原词重复来表示强调。本文将研究对象限定为国际商务合同中的照应词,对中英文照应的使用特点及异同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翻译策略以期提高照应词的翻译质量,在法律翻译研究中有一定的创新性。该研究不仅有助于避免照应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提高翻译质量,也希望能对法律英语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