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筛选大黄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大黄素、大黄酸、黄芪甲苷、黄芪多糖)在体外的最大安全浓度;建立TGF-β1体外诱导HK-2细胞RIF模型,有效成分干预治疗,探讨有效成分对TGF-β1诱导的HK-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活体成像法观察有效成分在裸鼠体内的分布及转移情况,以探寻其与中药归经的相关性。以期为大黄黄芪临床治疗RIF提供实验依据、为研究人员监测和分析药物在活体动物体内的分布情况以及中药归经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方法:1.通过CCK-8检测细胞活力,筛选出有效成分对HK-2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2.建立TGF-β1诱导的HK-2细胞RIF模型,给予有效成分干预治疗,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CCK-8检测细胞活力,评价其对TGF-β1诱导的HK-2细胞的保护作用。3.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法检测有效成分干预治疗下TGF-β1诱导的HK-2细胞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heri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及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的含量,评价其对TGF-β1诱导的HK-2细胞RIF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4.通过活体动物体内荧光成像技术,实时监测有效成分在裸鼠体内的分布及转移情况,评价其与中药归经的相关性。结果:1.HK-2细胞中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大黄素5 mg/L、大黄酸5 mg/L、黄芪甲苷110 mg/L、黄芪多糖250 mg/L。2.对照组HK-2细胞排列紧密,呈卵圆形;TGF-β1(5μg/L)诱导后,细胞排列疏松,呈长梭形,细胞间隙变大;不同浓度的大黄素、大黄酸、黄芪甲苷、黄芪多糖干预后,细胞形态在一定程度上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趋近于正常。3.与对照组相比,TGF-β1组细胞活力显著增加(P<0.01),并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强;与TGF-β1组相比,大黄素2(48h、72h)、3、4、5 mg/L组、大黄酸2(48h)、3(24h、72h)、4、5 mg/L组、黄芪甲苷22(48h)、44、66(24h、72h)、88、110 mg/L组、黄芪多糖150(72h)、200、250 mg/L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1,P<0.05)。4.对照组强烈表达E-Cadherin蛋白,近无α-SMA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TGF-β1组α-SMA蛋白表达显著增加,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与TGF-β1组相比,加入不同浓度的大黄素、大黄酸、黄芪甲苷、黄芪多糖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强,α-SMA蛋白表达逐渐减弱,E-Cadherin蛋白表达逐渐增强。5.与对照组相比,TGF-β1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α-SMA、FN、Collagen I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TGF-β1组相比,大黄素2、3、4、5 mg/L组,大黄酸2、3、4、5 mg/L组,黄芪甲苷44、66、88、110 mg/L组,黄芪多糖200、250 mg/L组α-SMA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大黄素2、3、4、5 mg/L组,大黄酸3、4、5 mg/L组,黄芪甲苷66、88、110 mg/L组,黄芪多糖150、200、250 mg/L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P<0.05);大黄素2、3、4、5 mg/L组,大黄酸3、4、5 mg/L组,黄芪甲苷44、66、88、110 mg/L组,黄芪多糖150、200、250 mg/L组F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大黄素2、3、4、5 mg/L组,大黄酸2、4、5 mg/L组,黄芪甲苷44、66、88、110 mg/L组,黄芪多糖150、200、250 mg/L组Collagen I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6.大黄素在胃和肾处有较强荧光信号,解剖显示于胃和肾处荧光信号最强,显微显示于胃和肝处荧光信号最强;大黄酸在肾处有较强荧光信号,解剖显示于肾、胃、肝处荧光信号最强,显微显示于胃、肝、脾处荧光信号最强;黄芪甲苷在胃和甲状腺处有较强荧光信号,解剖显示于胃和肾处荧光信号最强,显微显示于胃、脾处荧光信号最强;黄芪多糖在胃处有较强的荧光信号,解剖显示于胃处荧光信号最强,显微显示于胃、肝、脾处荧光信号最强。结论:大黄素、大黄酸、黄芪甲苷、黄芪多糖能够维持HK-2细胞形态稳定,阻止细胞向成纤维细胞转化,抑制TGF-β1诱导的HK-2细胞增殖,并且对HK-2细胞发生EMT有抑制作用,能减少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合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活体成像结果表明大黄素和大黄酸主要分布于裸鼠的胃、肝处,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主要分布于胃、脾处,这与大黄、黄芪的归经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大黄素、大黄酸、黄芪甲苷、黄芪多糖还主要分布于肾脏,这可能是中医临床应用不归肾经的大黄、黄芪却能有效治疗肾病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