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运行持续向好,2020年实现了GDP100亿元的历史突破;另一方面,各地区创新动力不足、成果分配不均、能源耗损严重等问题不断显现,2017年党的会议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经济系统日趋开放融合促使产业转移成为区域经济活动的常态,东部地区率先承接外来制造业并快速崛起,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制造的中心,而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运行持续向好,2020年实现了GDP100亿元的历史突破;另一方面,各地区创新动力不足、成果分配不均、能源耗损严重等问题不断显现,2017年党的会议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经济系统日趋开放融合促使产业转移成为区域经济活动的常态,东部地区率先承接外来制造业并快速崛起,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制造的中心,而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区域制造业发展的巨大差距严重阻碍高质量发展。制造业转移的态势如何?制造业转移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其又通过何种路径促进或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有赖于对制造业转移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进行严谨的科学研究。本文从产业转移视角切入,探索我国制造业空间转移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和传导路径。理论层面,文章在新发展理念的思维框架下展开制造业转移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探讨。分析表明,制造业转移的综合效应可以分解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层面的分效应,各效应的作用效果因转移主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实证层面,本文运用综合评价分析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变化状况予以分析,并利用2004-2018年我国30个省份26个二位数制造业的面板数据测算得到制造业转移指数,刻画三种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产业转移地图。最后,使用省域层面的样本数据建立普通面板模型,对前述理论分析予以实证检验,并依据所得结论提出针对性建议。实证结果表明:首先,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较低但呈现稳步提升态势,其中共享、绿色发展较为强劲,协调、开放发展落后于总体发展,创新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东部地区的发展状况显著优于其他地区。其次,三种要素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在空间上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呈现转出地离散、承接地集聚的空间格局,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在空间上呈现交错分布,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显现为承接地横纵交织的带状分布。第三,宏观层面,制造业转移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有待加强,具体表现为在提升地区协调、开放水平的同时对创新和共享发展存在挤出效应;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第四,从转移双方视角来看,制造业转移通过促进协调发展、扩大区域开放推动了承接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在利好转出地生态建设的同时对其协调、开放发展提出了挑战。本文为我国因地制宜制定产业政策、释放制造业转移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内在潜力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实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强力支撑,促进实体经济强劲发展,对构建双循环体系至关重要。但是,融资难是企业始终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对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来说,随着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加剧了经营风险,从银行借贷和从供应链贸易信用借贷都变得愈发困难。这使得在供应链中零售商的资金约束压力上升,银行和供应商则鉴于零售商的违约风险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深入贯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我国通过税制改革,以具备税收中性性质的增值税全面取代营业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本文基于微观企业视角,考察“营改增”政策对生产性服务业出口方面产生的影响,为“营改增”政策提供了新的政策评估视角,从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双方面研究“营改增”政策对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的影响效应。首先,本文在梳理过往关于营改增和生产性服务业出口方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重新塑造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干预手段是影响市场自由配置资源的重要因素。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并不对等,导致了入不敷出的情况。再加上“政治锦标赛”的影响,地方政府倾向于利用权力和信息上的优势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本文系统研究了政府干预对要素配置的影响,并将政府干预手段分为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直接投资、支出竞争四类,运用理论分析
随着“互联网+”形式下供应链模式的改变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大量的假冒产品正在渗透几乎所有行业、经济体的市场和供应链,其背后根本原因在于供应链缺乏可见性及可追溯性,而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平台的发展及其可追溯的特性,为解决此类假货渗透问题提供了一定的解决方法。因此本文基于品牌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结构,分别考虑在单渠道和双渠道结构中,市场中存在假货渗透会对供应链成员的决策产生哪些影响,并在此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自党十九大以来,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与难点。什么是我国农业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什么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答案是农业企业的良好发展。但是农业企业良好发展的关键是良好的公司治理。因此,对农业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其研究结论可以为农业上市公司改良公司治理机制、提升企业绩效提供依据,从而推进农业发展。本文基于
“营改增”作为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经历了过去三十多年的增长奇迹之后,人口红利和资源优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然较为有限,我国经济当前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技术进步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连接不同生产企业之间的桥梁,其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特点,使其成为我国当前整体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而“营改增”可能通过缓解企业资金约束和促进专业化
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新常态,降低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优化升级经济结构,从旧常态粗放发展向新常态集约发展转变,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于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又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可见降低资源错配程度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是十分有意义和价值的。一方面由于我国政治体制下“晋升锦标赛”以经济增长作为政绩考核标准,另一方面在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拥有“支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企业排污行为猖獗、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效率低下,中央环保督察作为新时代环境领域的重大变革,由此应运而生。企业环保投资水平是实现环境治理区域目标和国家宏观目标的微观基础,因此,探究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对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后续工作、引导地方政府回归环境治理主体角色、监督企业环境治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
如今,放眼于全球,科学技术革命的加速演进不断改变着国际竞争格局;再回看国内,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过度到了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传统粗狂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在这种外部竞争环境激烈、内部发展急需转型的双重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对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地位的重要作用,并将企业创新摆到了技术创新的第一位置。但随着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企业已经不再满足于仅靠
“微笑曲线”最初描述了企业所处的生产环节和其获得的增加值两者的关系,在产品研发-零部件生产-组装-营销的价值链上,两端环节的增加值率较高,而中间加工制造环节的增加值率较低,因此呈现出“微笑曲线”的形状。类似于全球价值链,隐含能源同样存在着能源投入-加工-消费的链条,即全球能源链。那么,全球能源链中国家部门所处位置与其增加值率之间是否也存在“微笑曲线”呢?这对于各经济体尤其是中国政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