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两代,山东作为重要的行政区划之一,不仅经济发达,文化繁盛,而且是望族世家集中辐辏的地区之一。山东望族的影响力渗透到山东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山东的地方事务、经济发展、文化礼俗等均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不仅如此,山东望族士绅在山东独特的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为官处世风格,使得山东望族形成了与南方望族不同的家族文化和生活方式,深深的打上了齐鲁文化的烙印。本文在广泛收集材料的基础上,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家族史研究与地方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研究山东望族士绅入手,对山东望族和望族士绅作综合考察,以研究明清时期山东地区的世家望族对地方政务、地方经济和社会风俗的影响,力求从一个侧面揭示封建社会后期山东地区社会发展的脉络,揭示山东地区封建时代各个阶层的相互关系以及山东地区的独特文化和山东人的心理性格。论文正文主要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概括分析了明清时期的山东望族的总体性特征,并分析了山东望族的地区性差异,以及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明清时期的山东望族按照家族文化的主要特征可以大致分为仕宦望族、文学望族、军功望族三类,由于山东各地区经济水平和科举实力的差异,使得山东不同地区的望族数量、望族规模、望族崛起的年代、家族兴盛的时期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第二部分探讨了明清时期山东望族的政治活动。山东望族中大量成员入朝为官,形成了庞大的官僚队伍,是封建皇朝统治的重要支柱和力量。文章以山东望族士绅在明末党争和明清易代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中的活动和作用为契机,深入分析了重大历史事件中,山东望族士绅的各种不同表现和活动。第三部分主要研究了山东望族的经济特征。山东望族以官俸、土地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经济实力雄厚,一些山东望族士绅提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倡导使用先进的科技成就,对山东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第四部分重点论述了山东望族的道德伦理观和地方职能。望族世家恪守封建儒家伦理道德,是地方道德风俗的楷模和领袖,山东望族世家通过门当户对的婚姻关系、坚守忠孝仁义的传统伦理道德、强化宗族观念等措施,对地方封建道德伦理观念的树立起到了榜样作用。同时,望族世家还积极领导地方事务,是地方公益事物和文化建设的领袖,是封建国家有效控制基层社会的中坚力量。第五部分从山东望族与南方望族的比较入手,揭示了南北方望族的共性和山东望族的特点,总结了山东望族士绅的地域特征,为山东望族士绅群体塑像。在山东经济文化地位和齐鲁文化的影响下,山东望族在规模上与南方望族相比要略有逊色,且崇尚简朴,以勤劳简朴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