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博物馆旅游促销的重要手段,博物馆介绍文本(MIT)翻译日益受到学界关注。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该文本中事实信息的翻译,而忽视了其评价性语言的翻译。殊不知,评价性语言是实现该文本劝说效果的重要部分。通过使用一系列词汇语法手段,评价性语言在MIT中广泛使用,不仅用于表达文本创作者自身对于博物馆的品位,喜好与感受,也用于向读者展示博物馆的参观价值。因此,本研究认为应该加强针对该文本中评价性语言的翻译研究。本研究探讨MIT中评价性语言的翻译,旨在回答三大问题:1)现有MIT英语译文如何翻译(实现)其评价性语言;2)MIT英语译文与原本以英语写作的MIT在评价语言方面存在哪些差异;3)基于差异,MIT英译可采用何种翻译策略以使其更好地使用评价性语言。为此,本研究借助Martin和White(2005)评价理论(Appraisal theory)中的态度(attitude)为理论框架,展开对比语料库研究,即将中国博物馆旅游文本的英译文本(CM-ET)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的博物馆文本(EM-ET)进行对比研究。为了展开更加全面的语料分析,本研究构建了宏观-微观的态度分析框架:宏观方面包括确认态度(identifying attitude),附着态度(attaching attitude)及表达态度(presenting attitude)。微观方面,选择态度涉及到具体态度(specific attitude),即情感(affect),判断(judgment),欣赏(appreciation)。附着态度和表达态度涉及到一般态度(general attitude)。前者包括以博物馆为导向的态度(museum-oriented attitude)和以游客为导向的态度(tourists-oriented attitude),后者包括内切型态度(inscribed attitude)和唤起型态度(invoked attitude)。通过对比语料库分析,本研究发现CM-ET与EM-ET在态度资源使用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整体而言,CM-ET使用态度资源不及EM-ET频繁。在一般态度方面,CM-ET主要采用呼唤型态度,而EM-ET主要是内切型态度。CM-ET比EMCT更倾向于以博物馆为导向的态度。在具体的态度资源使用频率方面,两个语料皆强调欣赏资源,但CM-ET在判断资源的使用上远远高于情感资源,而该差异在EM-ET中较小。具体的各子态度资源使用方面,即情感(affect)下的倾向性(inclination),兴奋感(happiness),安全感(security)及满足感(satisfaction),判断(judgment)之下的普通性(normality),能力性(capability),可及性(accessibility)和可靠性(credibility),欣赏(appreciation)之下的反应(reaction),组合(composition)和价值(valuation)也存在诸多差异。基于对比语料库得出的态度资源的使用差异,本研究提出了博物馆旅游文本英译的三大翻译策略:将以博物馆为导向的态度转化为以游客为导向的态度;将呼唤型态度明晰为内切型态度;调节子态度资源的使用频率。本文以具体的中文博物馆英译为例,解释了三种翻译策略的具体运用。本研究揭示出了中英博物馆旅游文本在态度资源使用上的差异。同时,本研究也针对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理论做了适度的修正和拓展,使之更加适应于博物馆旅游文本,或更广泛意义上旅游文本中态度资源的分析。但由于态度本身的复杂性,加上受限于有限的语料规模,未来的研究可搜集更多语料,结合评理论内的介入(engagement)和焦点(focus)展开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