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策略是指译者处理在处理语源语与译语语言文化差异时所用的方法.在翻译中有种基本策略:趋向源语语语言文化与趋向译语语言文化,即归化和异化.归化是指尽量将异域文化纳入译文读者的知识范围,将作者引向读者.异化是指在翻译中保留原文语言文化的特异之处,将读者引向作者.由于翻译"一仆二主"的特性和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巨大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两难选择.因而一篇译作也必然会出现归化或异化的倾向.在中西翻译史上,都有有关翻译策略的旷日持久的争论.在中国,佛经翻译时代,道安主张译"质",实际上是主张异化,鸠罗摩什主张译"文",实际上是主张归化.三十年代鲁迅与赵景深的"宁信而不顺"与"宁顺而不信"之争,后来的"神似"与"形似"之争,实际上也是归化与异化之争.在西方,奈达提出"动态对等"的翻译观,主张归化翻译,韦努提提出"阻抗式翻译"的策略,主张异化翻译.在长期以来的争论中,人们试图得出"归化优于异化"或者是"异化优于归化"的结论.然而,人们较少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为什么译者会选择某种翻译策略?2.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选择什么翻译策略?该文试图分析影响和制约译者策略选择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以上两个问题做出回答,以期对翻译实践有所帮助.该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探讨了影响和制约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宏观层次上,该文探讨了翻译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因素包括文本、译者、读者与文化等对于译者策略选择的影响.具体而言,影响译者在翻译之前决定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策略的因素有:文本类型、译者对于文本的态度和对于源语文化的态度、翻译的目的、目标读者的水平、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相对地位等等. 该文也探讨了微观层次上制约译者策略选择的因素.一般而言,微观策略应与宏观策略保持一致,但是在具体的翻译操作中,译者的策略不可能也不应该总是符合宏观策略.归化和异化都是有限度的.制约译者微观策略选择的因素有:语境、原文词句的语用功能,译语语言规范等. 在对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影响和制约译者策略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之后,该文指出: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看似相互矛盾,实则相互补充.同时,该文对译者选择策略提出建议:译者应该根据文本类型、翻译目的和读者水平选择合适的宏观翻译策略,同时在原文词句的语境、语用功能和译语语言的基本规范的制约下调整自己的微观翻译策略.此外,译者应该注意避免由于文化失衡和个人偏见造成的策略选择失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