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开始了新一轮中小学布局结构的大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了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和教育质量,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学校规模是影响办学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中小学要提高办学效益必须上规模,这在目前已经形成一种共识。但是,这种认识及结论多半是基于一种经验判断,或者是定性分析。农村中小学是否存在规模效益现象,是否应该扩大规模和扩大到怎样一个规模水平为适度,仅仅停留在经验判断和定性研究上是不够的。国外对于中小学最佳经营规模的相关研究很多,但是国内关于教育规模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关于中小学规模经济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实证研究较少。
规模经济理论是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一理论认为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规模经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应注重规模经济最大化,适度的扩大学校规模。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本文决定从经济学的角度,运用数学模型对选入样本的四川、甘肃、云南、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五个省区的农村中小学进行定量分析,验证农村中小学办学是否存在规模经济现象,并试图寻求农村中小学办学的最佳适度规模,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的主要问题在于:(1)五省农村中小学是否存在规模经济现象。(2)寻找农村中小学规模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本曲线。(3)寻找五省农村中小学办学的最佳适度规模。通过成本函数模型的设定与数据的处理,得出我国五省农村中小学存在规模经济现象,其中五省农村小学成本曲线为U型,并估算出村小学的适度办学规模为300-400人,乡镇中心小学的适度办学规模为1000人左右;中学的成本曲线为U型曲线,得出中学的最佳办学规模为3457人,其中只包含初中的学校最佳办学规模为2112人左右。结果证明,我国西部农村中小学规模普遍过小,可以继续加大合并办学力度,适度扩大办学规模,进一步实现中小学办学的规模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