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孔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个体通过对面孔刺激的加工可以提取到各种社会信息,如年龄、性别、种族、表情等。White将面孔信息区分为构型信息与特征信息来解释身份表情信息之间的分离:身份识别依靠的多是构型信息,而表情识别更多的依靠特征信息。但是这样的划分存在局限性。目前支持身份与表情双分离的尺度并不多。以往的研究显示,高频空间信息倾向于对细节部分的表征,如表情纹、鼻子的轮廓、眼睛、嘴巴。低频空间信息不具备单独的表征某个器官的分辨率,但是可以为面孔的探测提供信息。因为对高频信息敏感的视锥细胞主要集中在视网膜中央窝,对低频信息敏感的视杆细胞主要集中在视网膜外周,因此空间频率和视野位置在面孔识别中可能存在着交互作用,空间频率可能是支持面孔表情加工与身份加工是分离的指标之一。本研究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选取N170作为主要的观测指标,分别从面孔的表情识别和身份识别上考察了空间频率和视野位置对面孔识别的作用。实验被试为来自河北大学的20名本科生及研究生。实验一要求被试对随机出现在视野中央或外周的高低频面孔表情进行判断,高兴按鼠标左键,愤怒按鼠标右键;实验二中要求被试判断面孔的身份,左键代表名人,右键代表非名人。实验过程中记录被试的行为数据和脑电数据。实验结果显示:1.在实验一中,空间频率与视野位置存在交互作用。高频面孔在视野中央诱发的N170潜伏期比低频面孔短,波幅小于低频面孔;在视野外周时潜伏期长,波幅与低频面孔差异不显著。2.在实验二中,空间频率与视野位置交互作用不显著。高频面孔在视野中央诱发的N170潜伏期比低频面孔长,波幅大于低频面孔。高频面孔在视野外周时潜伏期较短,波幅差异不显著。3.高频信息对面孔的表情识别作用优于低频信息;面孔的身份识别主要依赖于面孔图片的低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