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土地资源调查监测工程”将农用地分等定级列为其中的重要工程项目之一,由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基础,以嵩县为试点,对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借以检验《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的合理性,并为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提供操作依据和试点经验。 文章首先介绍国内外在土地评价方面的研究动态以及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意义,然后介绍这项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界定工作对象、任务,并论述了工作原则和程序。接下来以嵩县为实例,运用MAPGIS软件将土地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农用地分等定级实践,最终将嵩县47212.73公顷的农用地划分为八等五级。研究结果表明: 1.农用地分等定级方法科学,成果实用。农用地分等是用地形、土壤、灌溉等因素修正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再用土地利用系数、经济系数修正得到农用地在平均利用条件和平均经济条件下的产量水平,依此划分农用地等别。在此基础上用土地区位、耕作便利等因素修正分等成果,划分农用地级别。这项工作综合运用了农用地利用现状评价、潜力评价和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并考虑了农用地的利用水平和经济效益,成果具有多层次性。同时,基与GIS的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有很强的实用性:GIS构建的数据库实现了图形库与属性库的互访,便于成果的应用和更新;并且成果属性库中包含了大量土壤信息,有利于了解农用地的质量状况、限制因素,可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依据。 2.GIS为农用地分等定级提供了技术基础,提高了工作的速度和精度。以门 为技术基础,利用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功能,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加快工作进度,提高成果精度;并且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定级可以保存所有原始资料、中间及最终成果,便于成果的修订和更新。 最后,文章还探讨了实证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分区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农用地质量的限制因素,从而保证区域间评价成果具有司‘比性;第二,针对土地利用系数、经济系数差异较大的情况,需弱化它们对分等成果的影响,保证评价结果能反映出地学规律;第三,定级成果精度宜高不宜低,便于应用;第四,定级修正因素修正分等成果时,应考虑修正因素重要性程度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