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狼共舞》改编自迈克尔·布莱克的同名小说,由凯文·科斯特纳在1990年主演并搬上荧幕。影片以美国白人士兵约翰·邓巴与印第部落中的苏族人相处的过程为故事主线,并以全新的角度将以往西部片中被忽略和丑化的印第安人作为主要角色,重现了他们鲜为人知的真实面貌和悲惨遭遇。该片上映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横扫第6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七项大奖,将处于低谷的西部电影推向一个新的高点。因此,这部电影被认为是好莱坞西部电影发展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电影从主人公约翰·邓巴的视角描述了“西进运动“中白人对美国西部草原自然资源的掠夺和破坏、白人社会的异化和精神世界的迷失及苏族人和谐快乐的生活。生态批评家呼吁人类要尊重、保护自然并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和谐相处,生态理论研究的是文学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理论家鲁枢元在其作品《生态文艺学》中将生态理论按照三分法分成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本文运用以上三个生态理论,论述了美国好莱坞导演凯文·科斯特纳的电影《与狼共舞》中反映的生态现象,对比分析了现代美国人和古老的印第安人对自然的掠夺与保护、社会生态的失衡与和谐及精神世界的迷失与自我的回归。由于其独特的视角和深远的影响,《与狼共舞》上映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多数学者主要就本影片中印第安人地位的提高、影片背景的历史性、隐喻和象征的使用、影片主题较以往美国西部片的变化、“文明”与“野蛮”的冲突和融合及中文译本的比较等方面进行研究,也有几位学者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但深度不够。本文将在此基础上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目前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长期掠夺和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千疮百孔,同时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生活同时也带来了困惑和苦闷,导致了自我的缺失。本影片揭露了白人对美国西部自然资源的开采和破坏,呼吁现代人要像印第安人那样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并且倡导人类要回归自然和认同自然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治愈力量。此外,凯文·科斯特纳将摄像机的镜头深入到了古老的印第安部落中,完整地重现了印第安人和谐的原始生活。通过对印第安人生活细节的展示,导演旨在告诉现代人只有抛弃贪婪的欲望,与自然和谐共处,并且回归大自然,人类才能真正找到自我,实现个体精神世界的和谐和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本研究从生态批评角度出发,结合以上三个生态观点对《与狼共舞》进行解读,通过不同的角度反映导演对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呼吁及对回归自然的倡导和对自然治愈力量的认同。本文共分成六章:第一章首先介绍了该研究的背景,然后概述了电影的主要内容和影片的拍摄过程。其次概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最后简介全文的框架。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本章首先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影片的的相关研究。大多数学者从该影片的主题和印第安人形象与其他西部片的不同、文明与野蛮的冲突、隐喻和象征的使用等方面对该影片进行研究。虽然有少数几位学者的研究涉及了生态理论,但不够系统和深刻,并且几乎没有学者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这三个方面进行解读。本研究为弥补这一空缺,将从以上三个方面解读本影片。本章其次是综述生态批评理论的发展及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基本观点。第三章从自然生态的角度分析了影片中人和自然的关系。古老的印第安人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并且与自然和谐共存,而白人对美国西部草原自然资源却任意地掠夺和践踏,这种强烈的对比暗示现代人要像印第安人那样和自然共存,体现了导演呼吁人类尊重自然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第四章从社会生态学的角度阐述影片中失衡的白人社会生态和和谐的印第安部落。社会等级的存在和无休止的欲望是白人社会生态失衡的关键。在生态失衡的社会中,人们之间关系冷淡,缺乏真诚的交流和关爱。印第安部落的情况却恰恰与之相反。电影对苏族人和谐生活的描写体现了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第五章从精神生态的角度分析了影片中白人自我的迷失和自然的治愈力量。欲望的驱使和战争的摧残使影片中的白人完全迷失自我,但有生态意识的约翰·邓巴通过回归自然重新找到了自我,因此自然对人类的精神有治愈力量,体现了自然的强大治愈力量和回归自然的重要性。第六章是结论部分。本章总结了全文的研究过程及观点,探讨了本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且展望了本课题今后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