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基于CTA和血管三维重建技术的结直肠系膜血管的解剖学观察目的基于CTA和血管三维重建技术,探讨结直肠系膜血管的解剖结构、分型、变异、走行及术后血流重建通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型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诊断为结直肠癌行手术治疗,并具有薄层强化CT数据和完整病例资料的177例患者相关数据,完成血管三维重建,对结直肠系膜血管进行系统性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研究共纳入结直肠癌患者177例,39例直肠癌病例具有配对的术前和术后影像资料。其中男性125例,女性52例,年龄61.47±10.57岁,平均身高169.46±7.09cm,平均体重 70.98±11.38Kg,平均 BMI 为 24.63±3.13 kg/m2。ICA、MCA、SA 和 SRA为固定出现的动脉,RCA、AMCA和LCA具有缺如可能。IMA总体分布分为四个类型(Ⅰ型87例,Ⅱ型17例,Ⅲ型54例,Ⅳ型19例)。回结肠动脉出现概率100%,ICV走行于ICA腹侧和背侧的分别为73例和104例。RCA出现36例,缺如病例141例。MCA出现概率100%,副中结肠动脉出现概率41.24%。结肠脾曲血液供应来源有以下血管:1.中结肠动脉左支;2.副中结肠动脉;3.左结肠升支。脾曲结肠血供分为三个类型(Ⅰ型104例,Ⅱ型64例,Ⅲ型9例)。肠系膜下动脉分为四型,(Ⅰ型103例,Ⅰ型41例,Ⅲ型24例,Ⅳ型9例)。肠系膜下动脉起始点至主动脉分叉的距离平均为4.48±0.87cm。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水平位置,左结肠动脉与肠系膜下静脉的走行关系分为三个类型(Ⅰ型71例,Ⅱ型76例,Ⅲ型21例)。LCA到与肠系膜下动脉发出点的水平距离平均为3.22±1.64cm。不保左直肠癌手术后的血流通路分为五个类型(Ⅰ型9例,Ⅱ型3例,Ⅲ型2例,Ⅳ型2例,Ⅴ型2例)。保左直肠癌术后的血流通路分为两个类型(Ⅰ型9例,Ⅱ型12例)结论1.ICA、MCA、SA和SRA为固定出现的动脉,RCA、AMCA和LCA具有缺如可能;2.SMA分为四个类型,IMA分为四个类型,脾曲血供分为三个类型;3.不保左直肠癌手术后的血流通路分为五个类型,保左直肠癌术后的血流通路分为两个类型;4.术前CTA和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可以较好的明确结直肠血管解剖、走行及变异情况,为结直肠手术提供参考。第二部分:3D CTA在腹腔镜保留LCA的直肠癌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探讨术前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2019年1月至8月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146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术中及术后数据资料完整。根据术前是否行血管三维重建,分为重建组(72例)和非重建组(74例)。收集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手术情况、并发症、病理结果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研究共纳入符合入组条件的直肠癌患者146例,其中重建组72例,非重建组74例。重建组男性47例,女性25例,年龄(59.75±6.2)岁,体质指数(24.1±2.2)kg/m2,非重建组男性51例,女性23例,年龄(58.77±6.1)岁,体质指数(23.6±2.7)kg/m2,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系膜下动脉分型重建组Ⅰ型35例,Ⅱ型25例,Ⅲ型11例,Ⅳ型1例;非重建组Ⅰ型37例,Ⅱ型24例,Ⅲ型12例,Ⅳ型1例,两组动脉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重建组162.2±10.8min,非重建组197.9±19.1 min,两组比较重建组手术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重建组30.4±20.0ml,非重建组61.2±26.4ml,重建组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和非重建组在吻合口瘘(1 例,1.4%vs 1 例,1.4%,P=0.984)、吻合口出血(2 例,2.8%vs3例,4.1%,P=0.672)、术后住院时间(6.8±0.7dvs7.0±0.7d,P=0.141)和术后病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术前3D CTA可以判断IMA及分支血管类型、变异及走行情况;2.术前3D CTA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提高保左成功率;3.建议行术前3D CTA,为腹腔镜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低位前切除术提供术中参考。第三部分:生物信息学分析APOC1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差异表达和预后价值的研究目的筛选CRC肝转移相关的高表达差异基因和预后相关的标志物。方法我们利用三个来自NCBI-GEO数据库的公共数据集,来识别肝转移与原发灶之间、肝转移与正常样本之间的HDEG。三个GEO数据库的HDEG取交集,筛选共同的HDEG。然后通过在线工具筛选了这些基因,以探讨其预后价值。然后,我们利用在线工具TIMER和R包来探索这些基因在免疫中的功能,并进行了基因富集分析(GSEA)来研究其在CRC中的潜在功能。结果根据GEO数据的选择标准,我们选择了三个符合筛选标准的的CRC数据集进行探索(GSE14297,GSE41258和GSE49355).Venn图用于识别6个组共有的重要HDEG,并获得了 47个HDEG。使用STRING和Cytoscape软件可视化HDEG。根据TCGA数据库,APOC1在N2和NO以及N2和N1之间显示出明显高表达。在T4和T2、T3和T2、以及T4和T2之间比较显示明显高表达。PCR显示APOC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P=0.014)。PrognoScan和GEPIA2揭示了APOC1对OS和DFS在CRC中的预后价值(P<0.05)。TIMER表明APOC1与免疫细胞浸润相关。APOCl表达和常见免疫检查点基因表达关系分析显示,在结肠癌和直肠癌中,共同都相关的免疫检查点基因有TNFSF14和VTCN1两个。结论1.与正常组织和CRC原发灶相比,APOC1在肝转移灶中高表达;2.APOC1与结直肠癌OS和DFS相关;3.APOC1与结直肠癌免疫细胞浸润和肿瘤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4.APOC1表达与TNFSF14和VTCN1的表达相关;5.APOC1具有成为与CRC肝转移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在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