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地具有降低洪峰、保持水土、净化水质等作用,对于保持地球生态平衡以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有重要作用。福建省林地作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保护区,是福建重要的生态屏障。因此,掌握福建省林地景观结构及其空间变化的规律和空间异质性所体现的尺度效应,以及预测林地资源可能发展趋势,对进一步维护和保持中国东南部地区的生态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福建省林地景观类型分类。根据研究目的结合影像的识别能力以及参考有关规定和现有研究,将福建省林地景观类型分为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疏林地、灌木林地、其它林地6种林地景观类型。(2)地形因子对林地景观格局的影响规律研究。通过福建省林地景观分类图与三个地形因子叠加分析得出:三个地形因子:高程、起伏度和粗糙度与福建省林地景观类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基于高程的林地景观格局现状分析得出,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各林地景观集中分布在165-792m高程区域。基于起伏度的林地景观格局现状分析得出,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各林地景观类型集中分布在50-200m起伏度区域。基于粗糙度的林地景观格局现状分析得出,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各林地景观集中分布在1.06-1.55的粗糙度区域。(3)福建省林地景观格局的景观指数分析。根据景观格局指数所表示的意义选取了表示景观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的14个指标,结果表明:从1990年到2010年间,在斑块类型水平指数上,针叶林、混交林和疏林地的破碎化程度降低,阔叶林、灌木林地和其它林地的破碎化程度上升。在景观水平指数上,福建省林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逐年加深,被割裂的程度以及多样性也上升。(4)福建省林地景观格局的多尺度分析。对不同时期不同分辨率的福建省林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并利用Moran’s I指数和半变异函数分析林地景观格局的空间尺度效应。研究显示:福建省的林地景观格局存在明显的正空间自相关关系;210m的粒度水平为景观空间自相关性对尺度响应的一个敏感点。半变异函数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对于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Shannon’s diversity index)和斑块个数NP(Number ofpatches),2km对于研究福建省林地景观格局的空间变化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尺度。(5)福建省林地景观模拟预测。通过构建的CA-Markov模型,对福建省2010年的林地景观格局进行模拟预测,并用实际的福建省2010年林地景观分类图进行验证,得到Kappa系数为0.6283,说明福建省2010年林地景观格局模拟图与福建省2010年林地景观分类图之间高度的一致性,精度较高、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