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现代组织为获取低成本、高绩效和高弹性的可持续竞争优势,越来越多地采用项目团队合作的生产方式。团队生产的最大问题就是参与人搭便车的偷懒行为,从而损害了整个团队的利益。理论研究表明,搭便车行为可以通过外部监督或者内部激励加以解决,然而在现实中,有效的外部监督与恰当的内部激励并不是企业用来减少团队生产中搭便车行为的唯一方式。 从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可以看出,很多企业利用组织文化这一渐进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员工的价值观,提高员工为企业付出努力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我们认为企业可以利用团队参与人的互惠偏好影响偷懒行为的选择,进而影响团队的生产效率。本文对团队生产模型进行进一步扩展,基于参与人具有互惠偏好的假设,对个人产出不可独立观测的多代理人生产模型、个人产出可独立观测的锦标制度以及群体行为演化进行研究,为提高团队生产的效率提供参考。 首先,构建了基于Rabin动机公平模型的多代理人生产模型。本文认为代理人的互惠效用受到来自委托人和其他代理人的双重影响,并依此建立了代理人的效用函数。通过数理推导分析了团队生产达到纳什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的情况下,代理人的努力水平选择,探讨代理人的互惠偏好强度对于团队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代理人具有互惠偏好时,团队生产的纳什均衡和帕累托最优可以同时达到。 其次,构建了基于Rabin动机公平模型的锦标激励模型。当代理人的个人产出可被独立观测时,引入Rabin动机公平模型对锦标制度中代理人的效用函数进行改造与拓展,分析代理人效用受到的影响以及互惠偏好强度对代理人努力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互惠偏好强度越大,其努力水平越高。 最后,对群体行为的演化进行了研究。基于所有参与人均具有互惠偏好的假设,对参与人是否实施互惠行为进行了演化博弈分析。通过数理推导,得出当群体中付出互惠行为的个体比重超过非稳定均衡点这一临界值时,群体将会朝着全体均付出互惠行为的稳定均衡点演化,最终达到帕累托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