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突袭裁判法律规制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7889620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涉诉信访数量的不断增长与拒不履行民事裁判的现象频发,让人们开始关注当前司法裁判说服力不足的问题,并且反思法官在审判权力行使与裁判结论说理等方面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其中,诉讼突袭因素以其对程序影响之广泛和普遍而备受关注,突袭裁判更被指是现阶段司法裁判权威性不足的重要原因。突袭裁判一方面违背了民事诉讼理论一贯强调的辩论主义、处分权主义和诚实信用原则,另一方面忽视了法官在释明和心证公开方面的义务履行,造成当事人诉讼权利乃至实体权利受损。因此,有必要通过民事诉讼法律的修缮,实现对突袭裁判的规制。本文研究也是基于此而展开。文章除导论、结语外,共六章:
  文章导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研究背景,包括选题的意义,国内外关于本选题的现有研究成果状况的综述、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及文章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突袭裁判法律规制的范畴阐释”。本部分以对突袭裁判的内涵厘定为切入,进一步分析其特征及将其与相关概念展开辨析。同时,对突袭裁判法律规制的价值进行厘定,从公正、程序主体、制度原则和效率讨论其价值取向,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突袭裁判法律规制的对象进行分类,并对突袭裁判的法律规制理念的演进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本部分进一步讨论了突袭裁判法律规制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第二章“突袭裁判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础”。作为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下的产物,突袭裁判除了在实践中会直接弱化司法裁判的稳定性与当事人合法权利的保障力度外,其本身就违背了民事诉讼的基本法理与程序价值。突袭裁判的规制与否和整个民事诉讼制度构建有关,本文强调的是其与辩论原则、处分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之间的关系,并从此三大基本原则出发寻找从法律上规制突袭裁判的启示。至此,本部分为本文的后续研究大体指明了方向与勾勒了范围。
  第三章“我国突袭裁判法律规制的发展和评价”。本部分先从时间上将我国近现代突袭裁判规制的发展划分成三个阶段,分析不同阶段下的政治、司法与社会环境对突袭裁判规制的影响。然后结合《宪法》《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证据规则》《法官法》及《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关于加强和规范裁判文书说理的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定,剖析我国司法制度内对突袭裁判规制的态度与做法,得出对我国现有突袭裁判规制法律体系的评价。
  第四章“我国突袭裁判法律规制的现状、问题和成因分析”。通过典型案例的择取、有条件的数据抽样以及调研走访等方式,从中得出现有规制体系在司法实践中导致的问题表现。在此基础上,按照“宏观制度——微观程序——配套辅助”的进路,对我国现阶段可能引致裁判突袭问题的规范缺陷进行系统分析,并探究导致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
  第五章“域外突袭裁判法律规制的基本方式”。本部分将两大法系对突袭裁判规制的措施进行类型化分析,认识其态度与做法形成与择取的社会环境。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诉讼规则一般侧重对证据突袭的防范,裁判突袭之效果是其客观、无意识的影响;而在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下,突袭裁判规则措施存在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归纳出现阶段民事诉讼突袭裁判法律规制的发展趋势,从而为我国的治理规则完善的方向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经验。
  第六章“我国突袭裁判法律规制的完善路径”。在前文基础上,本部分从宏观层面初步就突袭裁判法律规制提出大致的完善思路,并从微观层面具体地就制度构建展开细致讨论。文章认为,对法官裁判权力的规范是我国突袭裁判法律规制的完善方向,并且有必要对我国存在偏颇的程序理念进行矫正,以重塑司法裁判的可期待性。在此基础上,规制措施的具体建构可以分为“规制主体—规制重心—规制配套”三个递进的层面。其中,法官作为突袭裁判治理的主体,不仅需要明确其释明、心证公开及观点指明等义务,还需要提高其诉讼指挥的能力与规范其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诉讼程序作为突袭裁判规制的重心,需要从审前程序的实质化、当事人听审请求权的保障、强化法庭审理的阶段性与完善裁判监督和救济等方面推进;最后,注意对相关配套措施的协调与推动作用,从明确民事诉讼中的法官责任、强化法官裁判文书释法说理及发挥诉讼服务和律师功能等方面,实现对突袭裁判的预防、发现与救济。
  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民事突袭裁判法律规制的未来研究趋势和进路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宪法中的“婚姻”条款是婚姻相关法律制定的根本遵循,也是引导国民婚姻观念的重要准则。我国宪法学界对于婚姻的研究不多,且常常被家庭直接吸收和涵盖。中国宪法文本中的“婚姻”条款既缺乏系统的历史梳理,也没有规范的文本分析。“婚姻”条款自革命根据地时期被纳入宪法至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现行宪法中,“婚姻”条款主要被规定在第48、49条。然而宪法中“婚姻”条款解释的缺失,却导致了婚姻法律体系的发展误区得不到
学位
在部分社会领域,相较于行政机关,私人主体凭借其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先进的技术设施和高效的经营管理模式等比较优势可以更容易地发现与制止违法行为;此外,由于私主体所提供的服务与产品是违法行为产生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私主体借助技术手段可以掌控违法行为的相关信息,使得私主体的优势地位更加突出;再者,行政机关监督特定的私人主体远比监督层出不穷、形式各异的违法行为更为容易,基于以上因素的考量,行政机关将部分行
随着目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法制体系不断完善和建立。为了使法律能很快适应不断发展变化中的社会,尤其是要比较准确掌握立法者立法时的意图,很好地解决法律适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比较有效、灵活地解释法律。《立法法》第六十四条赋予全国人大法工委回答有关法律方面的问题的权力就是考虑了此问题,应得到充分地肯定。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各样的矛盾不断地显现,社会也在不断发展和转变结构中,从而对完善有关法律制度带
越权原则被认为英国司法审查的依据与核心原则,在英国司法审查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论文试图将越权原则放在英国司法审查的历史长河中,探讨其从无到有,从司法实践到理论表述的整个确立过程。  从英国司法审查的历史长河来看,越权原则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最早从17世纪开始孕育,是在议会主权确立后英国司法审查模式转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英国议会主权的确立使得法院放弃了对议会立法的审查,而是转向了对非最高权力机关
学位
裁判官法,指古罗马裁判官在司法审判中创立的法律规范之总和。裁判官法的产生,弥补了市民法的不足,并且成为罗马法古典时期主要的法律渊源。但是长期以来,裁判官法的产生和起源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正如英国法学家凯利诉说:“一方面,英国衡平法的起源和成长的历史是众所周知的,另一方面,裁判官告示的起源和成长历史是非常黑暗的。”本文从文本出发,从历史的角度梳理裁判官法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进程,并且尝
学位
本文以中国的“普及法律常识”的社会功能研究为主题,将普法置于国家治理的变迁路径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中考察,通过描述和分析普法的七个“五年规划”的历程及其内容的变化,探讨普法在国家法治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致力于现代化建设,国家治理的模式和治理理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我国要想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就必须加强我国的法治建设,因
五城察院即巡视五城御史(“五城察院”亦可简称“五城”),五城属都察院的下属机构,专司稽察五城事件。清朝将京师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为旗人居住生活区,外城为汉人、汉官居住生活区。因外城有中、东、西、南、北五个城区,故合称为“五城”。京师为清代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历代统治者都对其特别重视,尤其是治安管理秩序的维护,如秦汉时期设置的郎中令、卫尉、中尉;辽金元时期设置的警巡院;而到了明清时期则逐渐演变成了
学位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日益深度,在权力日趋多元化的同时,也逐渐出现异化的问题,并导致了腐败问题的激增。面对此类棘手问题,行政监察权只能满足行政体系内部的执法监察、廉政监察与效能监察,不仅难以适应于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工作,也不符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要求。因此,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中共中央提议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等三地开展国家监察体制
本文旨在大体阐述国际法特别是国际人道主义法在保护战俘中所扮演的角色,因为该法通过保护人权和维护人的尊严的条约以及公约来保护战俘的权利。  自 1967 年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领土以来,三分之一以上的巴勒斯坦人被监禁。尽管国际上认可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自决权,国际社会也不断谴责以色列占领当局的非法占领,但是以色列仍然将巴勒斯坦人民作为无国家和无主权的群体对待。因而,以色列在对待巴勒斯坦囚犯时不是把他们视
学位
公司归入权在化解公司治理中的内部风险上发挥关键作用,该制度不仅直接影响个案中公司的实际利益,更直接关系到董事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整体结构。然而,我国《公司法》对公司归入权的行使规则尚付之阙如,完全缺乏可操作性。尽管既有的研究成果颇丰,但至今仍未解决诸多疑问,尤其是公司归入权自《公司法》、《证券法》于2005年修订并实施以来,其适用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回应?法律适用概率极低是学者质疑公司对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