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国家兴衰的大问题,研究气候及其变化与粮食作物的关系,客观评价气候及其变化对粮食作物的影响,可以达到趋利避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目的。目前气候变暖趋势明显,研究气候及其变化对粮食作物的影响十分必要。本文核心内容是应用作物生长模型研究上世纪后40年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研究,本文得出如下几点主要结论:1.在研究时期冬小麦生长季内,气候变化总体趋势是气温持续升高,日照时数持续减少,而降水量存在阶段性变化——70年代降水量急剧减少,80年代和90年代降水量缓慢持续增加,这种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形成弊多利少。2.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两发育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及生育期的影响较小,平均在1天左右。在气温升高、日照时数减少的共同作用下,冬小麦两发育期及生育期存在阶段性变化:先是两发育期提前、生育期缩短,接着两发育期推迟、生育期延长,然后是两发育期略微提前、生育期略微缩短。冬小麦两发育期的变化存在地域差异,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冬性较强的冬小麦两发育期提前最多,而在淮河平原冬性较弱的冬小麦两发育期变化最大。3.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产量的形成不利。其中,气候变化对黄河中下游平原冬小麦影响最大,冬小麦减产最明显,减产11%~20%。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70年代和80年代气候变化最不利于冬小麦生长发育,冬小麦减产幅度较大。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降水量减少,另一方面是温度升高增大了农田蒸散量,致使农田水分供需矛盾加剧,最终导致冬小麦减产。4.黄淮海平原水资源比较匮乏,灌溉能极大地提高冬小麦产量,尤其是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和海河平原增产作用比较明显,灌溉是提高该区域冬小麦产量的一个有效途径。5.本文将作物生长模型应用到评价实际气候变化对作物影响的研究中,为研究已发生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