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已经有一部分人对翻译质量评价进行过探索性的研究,但就目前而言,翻译质量评价仍然是翻译学研究中最困难的领域之一。很多翻译理论家试图通过提出一定的评价模型或标准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大多数并不成功,要么是因为所提出的模型不能应用于实际的翻译评价,要么是因为通过这些标准得出来的评估结果不可靠。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人提出能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既明确又能运用于实践的翻译质量评价体系。为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介绍一种实用、可靠的评估准则。本文作者希望通过对翻译过程的深层次探究,帮助评论家对译文做出更公正、合理的判断。依据功能翻译理论,任何一个翻译活动都有其特殊的目的,而这个目的就是判断译文质量及译者水平的决定性因素。这种以目的为导向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为几乎所有的翻译评价提供合理依据。遗憾的是,功能翻译理论家们没有对“目的”一词进行清晰的界定。在功能翻译理论里,“目的”一词存在三种可能的解读,一是指翻译过程的目标,二是指译文的功能,三是指译者所采用的翻译模式的意图,这也正是功能翻译理论招致诟病的最主要原因。本文作者认同功能翻译理论,尤其是目的论可以作为翻译理论活动的指导方针,但为了避免模糊性,应当把“目的”界定为译文的功能。翻译任务书一旦被确立并被双方认同,译者就必须严格按照任务书的要求进行翻译活动。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事先没预想到的问题,这时需要译者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在任务书的范围内去解决这些问题,但译者应该在翻译结束之后把这些问题以及他们的解决方法写到任务书里去。此方法的要点在于译者或委托人必须确保读者以及评论家们能够知晓这份翻译任务书,读者只能在知晓并熟读了翻译任务书之后才能客观地对译文做出公正、合理的判断,而不仅仅是凭他们的主观感受对译文进行评判。这个方法的核心在于:(1)委托人必须与译者在翻译活动正式开始之前就翻译任务达成一致意见;(2)译者在实际的翻译活动中必须在翻译任务书的范围内去解决那些事先未想到的问题;(3)必须确保读者能够知晓且认同任务书。如果读者认同翻译任务书,并且译文达到了任务书的要求,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篇译文是“好”译文。这利将整个翻译过程考虑进去的评价原则可以消除存在于读者和直接参与翻译的相关人员间的对翻译的认识差异:同时,这一原则为翻译评判者的判断提供基本背景。本文分为六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此次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和文章布局。第二部分在基于豪斯(House 2009)对翻译质量评估方法分类的基础上,概述了前人对翻译质量评估所进行的研究。第三部分介绍了德国功能翻译学理论,这也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提出了翻译质量评估的指导方针,即参与翻译的人员应该在翻译正式开始之前讨论制定明确的任务书,评论家要依据此任务书对译文做出合理的评判。第五部分讨论了该指导方针的可行性及应用情况。第六部分总结了该原则可能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