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本研究以经方葛根芩连汤为研究对象,建立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急性肠炎动物模型,通过研究葛根芩连汤及不同配伍对正常和模型大鼠肠菌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及其药效成分代谢规律的差异性,结合炎性指标,从菌群代谢角度来初步探讨葛根芩连汤的配伍规律,希冀为深入揭示葛根芩连汤的深层次作用机制奠定基础。2方法2.1葛根芩连汤对急性肠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通过建立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急性肠炎大鼠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NF-α、IL-6、IL-10的含量,结合结肠损伤、部分结肠干湿度比及病理切片等评分,探究葛根芩连汤对急性肠炎的治疗作用。2.2葛根芩连汤对急性肠炎模型大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16S r RNA技术,研究全方及不同配伍组对急性肠炎模型大鼠的整体肠道菌群组成和比例的的影响,并找到门和属水平差异性的物种。2.3肠道菌群对葛根芩连汤主要成分的代谢差异研究运用UHPLC-LTQ-Orbitrap-MS技术分析葛根芩连汤及不同配伍与体外肠道菌群厌氧孵育后黄酮类、皂苷类和生物碱类成分的代谢情况,结合多元统计学分析,探讨配伍对葛根芩连汤主要成分肠菌代谢的影响。3结果3.1葛根芩连汤对急性肠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模型鼠出现体重减轻、粪便隐血、结肠水肿、结肠隐窝和上皮结构破坏,提示模型具有急性肠炎的病理特征;模型鼠较正常鼠血清TNF-α、IL-6含量显著升高,而IL-10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经葛根芩连汤及不同配伍干预后,大鼠毛发正常、体重增加、结肠损伤减轻;病理形态学结果显示,肠腺体变长且丰富,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其黏膜层内隐窝结构损伤程度得到缓解,出血和水肿得到减轻;TNF-α、IL-6含量的降低,IL-10含量的升高。3.2葛根芩连汤对急性肠炎模型大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显示,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组成有明显差异,除全方去芩连组外均能下调急性肠炎引起的菌群丰度和多样性的增加。Bifidobacterium(双歧杆菌属)等有益菌只出现在正常组中;与正常相比,模型组Lactobacillus(乳酸杆菌属)显著减少,Bacteroides(拟杆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属)、Clostridiumsensustricto1(梭菌属)上调;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均能降低与肠道炎症疾病相关的Clostridiumsensustricto1(梭菌属)的数量;全方组、全方去甘草组、芩连组均可显著性增加有益菌Akkermansia(阿克曼菌属)的数量;全方去甘草组引起RuminococcaceaeUCG013增加;全方去芩连组中有害菌Desulfovibrio(脱硫弧菌属)、有益菌Allobaculum和BacteroidalesS24-7ukn富集;全方去葛根组引起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及Burkhonderiales(伯克氏菌目)的上调且Allobaculum和BacteroidalesS24-7ukn相对丰度下降。3.3肠道菌群对葛根芩连汤主要成分的代谢差异研究经肠道菌群代谢后鉴定了全方中5个黄酮类原型成分、1个皂苷类原型成分、4个生物碱原型及14个代谢产物,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葛根芩连汤的不同配伍聚为5类,找出了分类的10个差异性成分,并初步探讨了配伍对成分代谢的规律。4结论葛根芩连汤是通过降低IL-6和TNF-α的水平,升高IL-10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减轻黏膜损伤,调节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来发挥对DSS诱导的AE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结合肠菌对药物的代谢研究,得出疾病与菌群、药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网络关系,不同配伍可造成肠道菌群异常改变及成分代谢的水平差异:全方及全方去甘草组在抗炎及对黏膜修复作用更为明显;黄芩黄连是葛根芩连汤中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关键药味,且配伍葛根、甘草后对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增强;全方组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代谢较不同配伍组多,有益于其药效的发挥、大多黄连生物碱类成分在肠道代谢增加,比较不同配伍组的结果分析推测甘草可能是加快生物碱类成分代谢的方中重要药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