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位置观测器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高精度低速伺服控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工业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电机在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直流电机、感应电机等传统电机相比,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PMSM)凭借其高转矩密度、高能量转换效率和小转动惯量等优点,在高精密伺服加工、机械臂、纺织等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实现高精度的PMSM矢量控制需要精确的转子位置信息,通常需要安装高精度的位置传感器来获得。但是,高精度位置传感器的造价较高,会显著增加系统的制造成本。因此,在一些成本控制严格的产品中,往往较多采用较低分辨率的位置传感器,但其难以满足高精度的控制要求。并且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目前依然较难满足高精度控制领域的要求。综上所述,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满足高精度控制的转子位置估算技术成为当今工业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焦点。因此,本文对基于平均速度法、平均加速度法和位置观测器法的位置插值控制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本文还针对性地研究了位置观测器法中的滑模观测器法(Sliding mode observer,SMO)和高频方波注入法,实现了高精度的转子位置估算,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全文核心内容如下:(1)研究了基于平均速度法和平均加速度法的位置插值控制算法。本文首先分析了低分辨率位置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特点,指出离散的位置信息难以满足高精度伺服控制领域的要求。接着分析了如何利用离散的位置信息来估算连续的转子位置和转速,并推导了基于平均速度法和平均加速度法的位置插值控制算法模型,实现了连续的转子位置和转速的估算。(2)研究了基于SMO的位置插值控制算法。平均速度法和平均加速度法在电机转速突变和负载突变时,二者的动态响应往往较差。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MO的位置插值控制算法。该方法通过SMO和锁相环(Phase locked loop,PLL)来估算转子位置,并利用所估算的转子位置的差值对离散的位置信号进行插值计算,显著提高了转子位置的估算精度。(3)研究了基于高频方波注入法的位置插值控制算法。虽然SMO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但无法实现电机初始磁极位置的辨识,并且在低速工况下估算精度较差。因此,本文进一步研究了适用于电机零、低速工况的高频方波注入法。该方法在所估计的d轴注入和PWM开关频率相同的方波信号,并采用无滤波器分离技术来分离基频、高频响应电流,从而估算得到转子位置和转速。其次,针对所估算得到的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极性判断问题,本文选择通过注入d轴电压脉冲信号来辨识永磁体的正负极性。最后,利用所估算转子位置的差值来对离散的位置信号进行插值计算,提高了PMSM在低速区的转子位置估算精度。
其他文献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无人化、智能化已经成为移动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视觉里程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定位技术,其系统造价低廉、应用场景灵活,逐渐成为移动机械自主定位的重要方式。传统的视觉里程计采用相机作为唯一的信息传感器,其定位性能不仅依赖于传感器精度,还受到场景特征数量和载体运动状态的影响。由于移动机械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执行任务的多样性不断提高,单一的视觉传感器已经难以满足其定位系统实时性和稳定性的需
随着惯性和视觉传感器的普及和它们在导航系统中性能的互补性,视觉惯性组合导航系统(VINS)在移动增强现实、空中导航、自主驾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现有的视觉惯性组合导航系统的开源方案进行了分析与对比,介绍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最后探讨了视觉惯性组合导航系统的发展趋势。
在现代导航系统中,组合导航因其相对精确的位姿计算及鲁棒性强的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无人驾驶、无人机等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利用激光、视觉、INS、惯性测量元件等作为测量传感器的同时导航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SLAM)越发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与研究。在组合导航中,当面临GNSS等外部定位信息缺失时,视觉测量可以利用图像信息不断矫正惯性测量的零偏、零漂误差,惯性测量也为视觉测量提供可靠的辅助信息,利用视觉测
无人驾驶车辆的定位和导航技术主要用来确定车辆所处位置和行驶的速度,是保证无人车完成行驶任务的重要前提。随着无人驾驶车辆应用场景的拓展,不依赖GPS和高精度地图的自定位方法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通过便于无人车辆搭载的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定位的视觉里程计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由于实际道路环境复杂多变,光照条件极端、图像纹理结构缺失、相机短时间快速运动等不利于视觉里程计进行自
移动机器人在各类环境中准确的定位以及在未知环境下构建地图均需要依靠惯性测量单元、相机、激光雷达等多种不同设备感知当前环境,并解算得到机器人自身准确的位置与姿态。这个过程中包括了移动机器人利用相机获取当前环境的实时图像和采集其他传感器信息从而求解移动机器人的位姿、同步建立点云地图或稀疏特征点地图等步骤。其中,移动机器人对自身位姿的估计精度是影响地图准确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ROS系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目前在肿瘤、自身免疫病、抗病毒等多个治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止目前,FDA已有50多种人源化抗体药物获批上市,人源化抗体为人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思路。抗体人源化技术包括嵌合抗体技术、人源化抗体技术和全人源抗体技术,并随之衍生出单链抗体、双特异性抗体、纳米抗体等多种形式的小分子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本文对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技术及人源化抗体的发展形势作一综述。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数量日益增长的独居和空巢老人居家或外出活动时的意外跌倒已成为造成当代社会老年人意外伤害从而直接影响其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主要突出问题。因此,研发一种准确性高、可实时监控老人跌倒并具备预警功能,且携带方便的监测系统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可穿戴式装置因携带方便,可随时随地进行人体实时健康监测,且具有传感器灵敏、待机持久、价格较低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老年人的跌
汽车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推动各行各业繁荣发展,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与之而来的交通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辅助驾驶技术能够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提升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往往汽车厂投入重资开发的辅助驾驶技术,并未与消费者需求联系起来,导致辅助驾驶技术发展脱离市场需求,企业丢失巨大市场机会。因此,本文从消费者感知的角度探究辅助驾驶技术的发展策略,将辅助驾驶技术与消费者
得益于不断推陈出新的先进半导体工艺,以及设计流程日臻完善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使得当今数字集成电路能够一直朝着高复杂度、高性能、高集成度的方向迈进,但基于性能、功耗、面积三者之间折中的设计理念仍然适用。片上系统(So C)和系统级封装(SIP)芯片逐渐成为高端市场应用的主流,以满足人们能够及时处理海量信息的需求。近几年以移动、物联网、大数据、5G等为代表的新型半导体驱动力,更是对高性能、低功耗、小
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逐渐扩大,电网中数据的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虽然给电网带来了显著的优势,但是也给电网带来了一些风险。电网中一些局部故障,例如短路、切机等,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演变成电网中更大的事故。所以准确并及时对存在的扰动进行在线预测分类是非常重要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智能配电网中的应用与发展,针对配电网的特点,性价比高且适合故障定位的分布式相量测量装置D-PMU设备在国内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