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自古以来就在各个领域交往不断。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不断交流的同时,语言方面也相互影响,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在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中日之间的交流也更加兴盛。在语言交流的方面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日源外来词。本文首先对中日之间语言交流的相关先行研究进行了梳理。回顾了二十世纪至今的中日语言交流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纵观这些研究,笔者认为对于二十世纪以后的日源外来词的整体性研究还不够充分。其次,本文回顾了从古代至今汉语吸收日源外来词的历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古代到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二是日本明治维新到抗日战争期间,三是中日邦交正常化至今。其中第三个阶段是本文的主要研究部分。笔者通过报纸、杂志、新闻报道、新语词典、网络等多种途径,收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传到中国的日源外来词,并对这些外来词是如何传到中国来的进行了研究。其中,既有通过漫画、小说、电视剧等传到中国的,也有经由台湾香港传来中国内地的,还有通过学生、旅行者等传到中国来的。日源外来词有各种变化,才得以在汉语中保留下来,为此,本文着重从字形、读音、意义这几个方面考察了日源外来词在汉语中发生的变化。其中意义方面日源外来词发生的变异有意义范围的扩大或缩小、意义贬褒的变化、意义的派生、主要意思和次要意思的转变等。日源外来词进入汉语之后,对中国社会文化也带来了影响,本文还从语言方面和社会方面两个阐述了日源外来词带来的影响。最后本文概括叙述了通过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无关乎国力的强弱,从整个历史来看,汉语一直在不断地吸收日源外来词,并且汉语在吸收外来词的时候呈现出一些发展性的独特特点,例如偏向于吸收汉字词、意译词等。另外,汉语在吸收日源外来词的同时也对日源外来词的字形、意义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汉语在吸收日源外来词的时候既没有无选择地一概吸收,也没有一概拒绝,而是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特色,笔者认为汉语是一种充满发展可能性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