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文坛上一位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是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的非凡之处就在于她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诗意的叙事手法,通过描写非裔美国人在美国现实社会中的境遇,从而彰显出生命意义的返璞归真。其代表作有《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和《宠儿》等。其中《宠儿》被誉为上乘之作,并荣获美国图书奖、安斯菲尔德-沃尔夫种族关系图书奖和普利策小说奖等多项殊荣。《宠儿》揭露了奴隶制的黑暗及其对妇女的摧残,其创作灵感来源于一个真实故事,经过莫里森文学想象力的精心构造而成为一部富有感染力的作品。莫里森属于美国少数族裔中的女性,她在小说中糅合了女性和被殖民、被边缘化的少数族裔的双重生命体验。虽然国内外已有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解读《宠儿》,但是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的文本分析相对而言则是寥若晨星。本论文因此尝试以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特征为切入点,把话语、身份、主体性作为重点,分析殖民话语、批判文化霸权、探寻非殖民化的出路,有助于激发文学评论界对边缘弱势群体阶层的思考,真正去关注处于种族、阶级、性别互动下的女性生存状况。本论文认为,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研究角度,它克服了单一的后殖民主义和单一的女性主义研究的一些疏漏和局限,又结合了二者都涉及的边缘化和他者的问题,有助于学术界更加全面而深入解读第三世界妇女和少数族裔妇女的反性别歧视、反种族主义、反文化帝国主义的非殖民化过程。这也正是《宠儿》蕴含的文学的社会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