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双重桎梏,重建精彩人生——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宠儿》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mit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文坛上一位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是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的非凡之处就在于她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诗意的叙事手法,通过描写非裔美国人在美国现实社会中的境遇,从而彰显出生命意义的返璞归真。其代表作有《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和《宠儿》等。其中《宠儿》被誉为上乘之作,并荣获美国图书奖、安斯菲尔德-沃尔夫种族关系图书奖和普利策小说奖等多项殊荣。《宠儿》揭露了奴隶制的黑暗及其对妇女的摧残,其创作灵感来源于一个真实故事,经过莫里森文学想象力的精心构造而成为一部富有感染力的作品。莫里森属于美国少数族裔中的女性,她在小说中糅合了女性和被殖民、被边缘化的少数族裔的双重生命体验。虽然国内外已有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解读《宠儿》,但是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的文本分析相对而言则是寥若晨星。本论文因此尝试以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特征为切入点,把话语、身份、主体性作为重点,分析殖民话语、批判文化霸权、探寻非殖民化的出路,有助于激发文学评论界对边缘弱势群体阶层的思考,真正去关注处于种族、阶级、性别互动下的女性生存状况。本论文认为,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研究角度,它克服了单一的后殖民主义和单一的女性主义研究的一些疏漏和局限,又结合了二者都涉及的边缘化和他者的问题,有助于学术界更加全面而深入解读第三世界妇女和少数族裔妇女的反性别歧视、反种族主义、反文化帝国主义的非殖民化过程。这也正是《宠儿》蕴含的文学的社会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翻译批评是应用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是连接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整个译学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从原始的到自发甚至自觉的发展阶段,虽然翻译批评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已
约翰·邓恩,玄学派代表人物,一位表达矛盾情感的杰出大师,以其奇思妙喻的标新立异,和对传统的创新而著称。邓恩诗歌中的奇思妙喻清新奇特,宛如一株奇葩,怒放在文艺复兴时期的
原始神话是研究上古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其中一部分以口头传诵的方式直至现代仍在一些社会和文化中流传,但还有一部分已经被人类用文字记录了下来。尽管创世神话是通过
本论文试在英语诗人狄兰·托马斯与俄语诗人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之间进行对比研究。论文以两位诗人创作中引人注目的标志性语言现象为基础,通过揭示、探索这些现象,并在其之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外翻译理论家纷纷把篇章语言学所取得的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翻译研究,这主要取决于两者共同具有的特质:篇章语言学科和翻译学科都需要从高于词或句的层
学术英语(EAP)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已经引起包括语言学家、学者及语言教师的广泛兴趣。许多学术著作已对此进行了专门论述。该领域的研究近来出现了扩大和深
批评话语分析(CDA)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英国兴起的有关话语分析方法的学科。它旨在透过话语表面的语言形式,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角度解释意识形态是如何对话语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