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K介导线粒体融合与裂变抑制P2X7受体抗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来源 :蚌埠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是由脑部血液供应不足造成的,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恢复血液再灌注,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会进一步加重脑组织损伤,这种病理生理改变称为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由于其发生机制复杂,近年来对脑I/R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如何减轻这一损伤成为研究的热点。
  研究表明,P2X7受体受到抑制时可发挥抗脑I/R损伤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线粒体是为细胞提供能量的动态细胞器,在正常状态下处于融合与裂变的平衡之中。但当发生I/R损伤时,其动态平衡会遭到破坏并趋向于裂变,从而加重损伤。研究表明AMP-activatedproteinkinase(AMPK)可以调节线粒体的融合与裂变,且在酒精性肝病中抑制P2X7受体可以增强AMPK的活性。但在小鼠脑I/R损伤中,抑制P2X7受体与AMPK是否存在相似的作用尚未有文献报导。因此,本研究采用在体和离体两部分实验来探讨AMPK介导的线粒体融合与裂变在抑制P2X7受体抗小鼠脑I/R损伤中的作用及具体的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AMPK介导的线粒体融合与裂变在抑制P2X7受体抗小鼠脑I/R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1.成年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I/R)组、脑缺血/再灌注+BBG(BrightBlueG,P2X7受体抑制剂;I/R+BBG)组、脑缺血/再灌注+BBG+Dorsomorphin(AMPK抑制剂,I/R+BBG+Dorsomorphin)组。小鼠脑I/R损伤模型参照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ACO)法制备,缺血1h,再灌注24h。小鼠神经行为学进行评分采用Longa五分法评估;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检测小鼠脑梗死体积;采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法检测线粒体的融合与裂变;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p-AMPK、p-Drp1、Mfn2的蛋白表达。
  2.体外:从ICR胎鼠脑组织中提取神经元细胞进行培养。制备神经元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 H/R)损伤模型,并将细胞分为对照(control)组、缺氧/复氧(H/R)组、缺氧/复氧+BBG(H/R+BBG)组、缺氧/复氧+BBG+Dorsomorphin(H/R+BBG+Dorsomorphin)组。采用Calcein-AM双染法检测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率;采用活性氧(reactive oxide species, ROS)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ROS的含量;采用MitoTrackerTMGreenFM试剂盒检测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融合与裂变的情况;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p-AMPK、p-Drp1、Mfn2的蛋白表达。
  结果:
  1.神经行为学结果表明,sham组小鼠行为学评分为0,但其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增加当小鼠发生脑I/R损伤时;与I/R组相比,在使用BBG之后,小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但与I/R+BBG组相比,在抑制P2X7受体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Dorsomorphin抑制AMPK后,小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又明显增加。
  2.脑梗死体积百分率结果表明,sham组小鼠无脑梗死体积,但当小鼠发生I/R损伤时其脑梗死体积百分率显著增加;与I/R组相比,在使用BBG之后,小鼠的脑梗死体积百分率明显减小;但与I/R+BBG组相比,在抑制P2X7受体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Dorsomorphin抑制AMPK后,小鼠的脑梗死体积百分率又显著增加。
  3.透射电镜结果表明,当小鼠发生脑I/R损伤时,其大脑皮层组织线粒体的周长、圆度和径长比均降低,而与I/R组相比,在使用BBG之后,小鼠大脑皮层组织线粒体的体周长、圆度和径长比均增加;但与I/R+BBG组相比,在抑制P2X7受体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Dorsomorphin抑制AMPK后,小鼠大脑皮层组织中线粒体的体周长、圆度和径长比又均增加。
  4.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I/R组p-AMPK、Mfn2的表达降低而p-Drp1的表达增加;与I/R组相比,在使用BBG之后,p-AMPK、Mfn2的表达增加而p-Drp1的表达降低;但与I/R+BBG组相比,在抑制P2X7受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抑制AMPK后,p-AMPK、Mfn2的表达降低而p-Drp1的表达则增加。
  5.Calcein-AM双染法结果显示,当神经元发生H/R时死亡率明显增加,与control组相比;但在使用BBG之后,与H/R组相比,神经元细胞死亡率则明显降低;而与H/R+BBG组相比,在使用BBG抑制P2X7受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抑制AMPK后,神经元细胞死亡率又明显增加。
  6.ROS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H/R组活性氧含量明显增量,但与H/R组相比,在使用BBG之后,活性氧含量则明显降低;而与H/R+BBG组相比,在使用BBG抑制P2X7受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抑制AMPK后,活性氧含量又明显增加。
  7.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当发生H/R时,与control组相比,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裂变明显增加而融合减少;但在使用BBG之后,与H/R组相比,神经元细胞线粒体的裂变减少而融合增多;而与H/R+BBG组相比,在使用BBG抑制P2X7受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抑制AMPK后,神经元细胞线粒体的裂变又明显增多而融合减少。
  8.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H/R组p-AMPK、Mfn2的表达降低而p-Drp1的表达增加;与H/R组相比,在使用BBG之后,p-AMPK、Mfn2的表达增加而p-Drp1的表达降低;而与H/R+BBG组相比,在使用BBG抑制P2X7受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抑制AMPK后,p-AMPK、Mfn2的表达降低而p-Drp1的表达增加。
  结论:
  1.在小鼠脑I/R损伤中抑制P2X7受体可以抑制线粒体裂变、促进线粒体融合。
  2.抑制P2X7受体可以通过增加p-AMPK的表达从而减轻小鼠脑I/R损伤。
  3.抑制P2X7受体可以通过调控AMPK抑制线粒体裂变、促进线粒体融合来减轻小鼠脑I/R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1、通过观察芪丹通脉片对易损斑块模型小鼠脂质代谢水平、炎性因子水平、斑块病理、斑块内MMP-9蛋白表达水平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芪丹通脉片对易损斑块的影响。2、通过观察黄芪甲苷、丹参酮ⅡA对易损斑块的影响,探讨益气活血配伍的科学内涵。  方法:将36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G组)6只和手术组30只。手术组小鼠采用颈动脉外置管术加高脂喂养建立易损斑块模型,手术
目的:从糖尿病(DM)患者慢性低度炎症的视角出发,体外细胞培养,以RAW264.7细胞系和白及胶/微米三七含药血清为研究对象。白及胶/微米三七膏给SD大鼠灌胃,腹主动脉采血制备含药血清。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建立细胞炎症损伤模型,研究含药血清对细胞炎症模型的影响,验证其下调巨噬细胞(MΦ)活化,抑制细胞炎因子TNF-α、IL-6释放及NO分泌,减轻了局部组织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降低血
目的:通过观察寿胎丸对控制性超促排卵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厚度及MVD、TGF-β1表达的影响,从而探究寿胎丸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制,为其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初步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SPF级ICR系健康雌性未孕小鼠240只,适应性喂养7天后对其进行阴道涂片,连续观察两个动情周期,选择动情周期正常的200只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寿胎丸低、中、
学位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动物模型,用不同浓度剂量的补肾通络方灌胃治疗,观察其对CSM大鼠脊髓组织中IL-6、TNF-α及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通络方抑制脊髓组织炎症反应、缓解神经元凋亡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  方法:5周龄SD大鼠165只,正常对照组A不做任何处理,余大鼠均采用在颈椎间盘后缘注射骨形态发生蛋
目的:通过观察培元化瘀方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实验研究,检测其是否有毒及毒性大小,为临床安全用药及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1.急性毒性实验:选用昆明种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分别为培元化瘀方低、中、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前小鼠禁食不禁水12小时,均按0.4ml/10g体重灌胃,每天2次,上午、下午各1次,中间间隔8小时。空白对照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培元化瘀方低、中
目的:通过制作胆汁淤积性早期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胆通颗粒对大鼠血清TGF-β1含量及组织Smad2、Smad3蛋白的表达,初步探讨胆通颗粒在通过TGF-β1/Smads信号通路抑制早期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80只SPF级Wistar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BK组)、模型组(MD组)、消炎利胆片组(XL组)、胆通颗粒组(DL组),雌雄各10只。除BK组外进行胆总管结扎模型建立,
学位
百部作为我国传统中药之一,在历代本草及每版的《中国药典》中均有记载。临床上,百部主要被用作止咳药和杀虫剂。大量研究表明,中药百部的主要有效化学成分为生物碱,目前从中已超过215余种百部生物碱被分离报道,这些生物碱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多变。研究发现大部分百部生物碱都具有镇咳、抗炎、杀虫、抗肿瘤和胆碱酯酶抑制等重要的生物活性,但这类生物碱由于分离提取效率低、结构复杂、合成难度高,进而极大地限制了该家族天
食管癌长期面临早期症状隐匿、易复发转移及患者预后不佳等问题,针对食管癌易感风险、疾病进展的有效生物标志物的筛查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食管癌的快速进展大多是由于维持早期肿瘤的免疫系统的失控,色氨酸的消耗是癌症进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其下游免疫抑制性代谢产物的积累可协同抑制机体免疫,促进肿瘤进展。而转运体及代谢酶对维持色氨酸代谢平衡很重要,我们推测引起色氨酸毒性代谢物生成增多的相关基因变异可能会增加食管癌
学位
背景:  母婴分离事件模型常被用于模拟生命早期忽视,进而研究生命早期应激导致成年后情绪和精神障碍的发生机制。研究表明,暴露于母爱剥夺(MS)环境的啮齿类动物,成年后表现出焦虑或抑郁样行为。焦虑障碍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氨基酸的代谢;2)神经递质的代谢;3)丙酮酸的代谢;4)氧化应激;5)细胞凋亡。临床研究发现,患有焦虑症的病人的脑内谷氨酸水平异常,且一些抑制谷氨酸能神经传递的药物可以发生快速抗
研究背景:  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锌离子(Zn2+)和质子(H+)是甘氨酸受体氯离子通道的关键调节因子。这两种离子均在细胞外激动剂结合区域与109位组氨酸(H109)残基结合。先前的研究表明,109位组氨酸突变成丙氨酸后(H109A)通过破坏Zn2+、H+与甘氨酸受体的结合,进而影响甘氨酸受体介导的电流,然而H109残基是否影响远端通道的构象尚不清楚。  研究目的:  在本研究中,重点探索导致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