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脑卒中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脑血管疾病之一,尤其以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多见,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到目前为止,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治疗是临床实践中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但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继发性神经损伤明显影响着患者预后的恢复,对溶栓或机械取栓的推广应用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不同意见。目前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继发性神经损伤与内质网应激、炎症反应、能量代谢、兴奋性氨基酸等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针对缺血后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神经保护的研究,有可能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的有效途径。食欲素B作为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源性配体,是主要由下丘脑分泌的一种神经肽。已有研究表明食欲素B能够抑制多巴胺神经元自发程序性死亡,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但是食欲素B是否参与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食欲素B(Orexin-B,OXB)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神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健康雄性大鼠,体重200g~230g。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ulusion,MCAO)模型,于脑缺血2h后缓慢拔出线栓进行再灌注24h。首先采用ELISA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模型大鼠血清中内源性Orexin-B变化。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ontrol)、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再灌注+PBS组(I/R+PBS)和缺血再灌注+Orexin-B组(I/R+OXB),对模型组大鼠采用改良的Zea-Longa5级神经行为学评分法评分,实验过程中,对于手术中出血过多、出现呼吸困难、造模不成功、死亡的动物均应排除,并采取随机抽样原则补齐,并重新造模纳入。I/R+PBS组造模成功的大鼠在再灌注早期(20min)向侧脑室内注射10μl PBS缓冲盐溶液,I/R+OXB组造模成功的大鼠在再灌注早期注射10μl的Orexin-B,Orexin-B的浓度根据预实验结果确定为1μg/μl。采用TTC染色法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皮层梗死区域及OX2R阳性细胞区域变化情况;通过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区食欲素2型受体(OX2R)、p-AKT和p-GSK-3β蛋白表达情况;采取不同时间点对各组大鼠进行Zea-Longa法评分,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改变;采取跳台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与记忆的改变。结果:内源性食欲素B在缺血2h内增加,恢复再灌注随后内源性食欲素维持相对稳定;食欲素B治疗组能明显减轻大鼠梗死体积,OX2R染色阳性细胞区域较损伤组增大;I/R组、I/R+PBS海马中OX2R及p-AKT、p-GSK-3β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p<0.05),而I/R+OXB组上述变化明显减轻(p<0.05);I/R+OXB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I/R组潜伏期时间减少,错误次数增多(p<0.05),而I/R+OXB组上述变化显著减小(p<0.05)。结论:食欲素B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OX2R表达,增强p-AKT活性,使磷酸化GSK-3β增多,发挥促进神经元生存,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本研究对食欲素B神经保护作用的理论研究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持。同时,对于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和相关临床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具有潜在的应用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