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Otto循环模式低速二冲程双燃料机可以直接满足国际海事组织第3阶段排放标准(IMO Tier III)有害排放物限值要求,目前占据了低速双燃料机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气缸润滑油(以下简称气缸油)自燃引发天然气早燃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提升动力性和改善经济性,并威胁主机安全。为了解决该问题,必须理解气缸油自燃引发天然气早燃的发生机理,在此基础上掌握早燃抑制措施。目前关于低速双燃料机中多个因素对于早燃的影响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tto循环模式低速二冲程双燃料机可以直接满足国际海事组织第3阶段排放标准(IMO Tier III)有害排放物限值要求,目前占据了低速双燃料机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气缸润滑油(以下简称气缸油)自燃引发天然气早燃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提升动力性和改善经济性,并威胁主机安全。为了解决该问题,必须理解气缸油自燃引发天然气早燃的发生机理,在此基础上掌握早燃抑制措施。目前关于低速双燃料机中多个因素对于早燃的影响规律缺乏系统性定量解析,而相应的早燃抑制策略也缺乏针对性。本文围绕这两个基本问题,从揭示气缸油自燃引发天然气早燃的化学促燃机理、定量分析早燃的影响规律及对应的控制策略、探索抑制早燃的高效技术措施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具体工作如下:一、开展激波管实验与详细反应动力学机理分析,研究了天然气/柴油和天然气/气缸油混合气的自燃特性,从而解析了气缸油自燃引发天然气早燃的化学促燃机理,并揭示了双燃料机在天然气/柴油正常燃烧模式下的优化路径。研究中天然气、柴油和气缸油分别由与之化学自燃特性类似的甲烷(CH4)、正庚烷(n-C7H16)和正十六烷(n-C16H34)代替。结果表明:(1)CH4/n-C16H34混合气中n-C16H34浓度的增加会显著缩短滞燃期。此外,CH4分别掺混n-C16H34和n-C7H16的滞燃期对比显示,n-C16H34的化学促燃幅度明显强于n-C7H16,同等掺混比例下n-C16H34与n-C7H16相比,可使滞燃期进一步缩短约50%。该结果说明燃烧室中天然气/气缸油混合气区域内气缸油蒸气浓度的增加会进一步加剧气缸油的化学促燃效果,也证明了低速双燃料机中气缸油自燃引发早燃的客观倾向性和危险性。因此,必须从优化发动机设计及控制参数与减少进入燃烧室内的气缸油量等物理角度抑制早燃。(2)混合气自燃特性研究还表明CH4混合气中掺混少量n-C7H16同样会大幅提升混合气活性,适度增加n-C7H16含量可进一步缩短滞燃期。可见正常燃烧中通过预喷柴油可显著提升天然气预混合气反应活性,适度增加预喷量会进一步缩短滞燃期,改善发动机性能。二、应用自主研制的可视化快速压缩机平台开展了多因素对于气缸油自燃引发天然气早燃的影响规律研究,获得了定量分析结果并制定了早燃抑制策略。结果表明:(1)缸内局部天然气偏浓区的存在导致早燃火焰传播速度提升了约10.7倍,早燃剧烈程度增加了约30倍,早燃发生倾向也加剧了约57%。而天然气甲烷值、压缩温度与压力、单个油滴尺寸等因素的变化虽然会小幅提前早燃发生时刻,但对早燃火焰传播速度、早燃剧烈程度、早燃发生倾向的影响程度均远弱于局部天然气偏浓区。(2)因此抑制早燃的优先控制策略是改善预混合气均匀度并避免气缸油在燃烧室局部空间内聚集。通过设计优化满足上述要求后,发动机即可摆脱对燃用高甲烷值天然气或者降低功率运转的过度依赖,从而解决早燃抑制与发动机动力性能提升及经济性改善之间的矛盾。此外,小粒径油滴的滞燃期很短,如果多个小油滴的聚集可能加剧早燃倾向,需通过改善扫气口结构等措施避免油滴群聚集在燃烧室内。三、应用三维CFD数值模拟开展了低速双燃料机燃料喷射及混合气质量改善研究,通过计算得到了燃烧室内气缸油油滴及气缸油油蒸气分布规律和天然气-空气预混合气浓度分布规律,以此为依据,研究早燃的抑制措施。结果表明:(1)在高速扫气气流和大尺度涡流的综合作用下,气缸油油滴及油蒸气主要分布于缸壁附近与排气门下方,这将导致局部气缸油聚集,高浓度油蒸气与较高浓度天然气-空气预混合气分布重合,加剧早燃倾向。(2)为解决该问题,将天然气喷气时刻从228°CA提前至226°CA与天然气喷阀下偏角从0°增加至10°相耦合,可在严格限制天然气逃逸的前提下,使得原先与油蒸气浓区分布重合的局部天然气偏浓区转移至油蒸气浓区外(气缸底部),并且其占据燃烧室的容积百分比也从18%大幅减少至5%,从而有效避免了局部混合气偏浓,抑制了早燃的发生。
其他文献
高速铁路是我国陆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轨道平顺性直接影响列车的行车安全性与乘坐舒适性。桥梁结构在我国高速铁路总里程中的占比接近70%,为了保证轨道的高平顺性,必须严格控制轨道的变形。实践表明,桥墩沉降是引起轨道不平顺性的第一诱因,尤其是相邻桥墩的差异沉降,严重的会影响行车安全。根据我国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要求,相邻桥墩的差异沉降应控制在5mm以内,水准测量重复精度要求不低于±1mm。如此高精度的
氮化铟(InN)做为一种窄带隙(0.7 eV)Ⅲ族氮化物,在光学性能上它的发光波长可达1.55μm,电学性能上它的低场迁移率为3200 cm~2/V·s,尖峰速率为4.3×10~7cm/s。因此在近红外光谱到深紫外光谱的光电器件、光通信器件、高速高频晶体管以及全光谱吸收高效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但是人们对高质量InN薄膜的生长与物性研究远不如其它Ⅲ族氮化物材料那样深入透彻。虽然近年来
气体水合物是水分子与气体分子形成的固态晶体化合物。赋存于海底和冻土带中的天然气水合物是重要的清洁替代能源;此外,水合物在气体封存、油气输运、制冷蓄冷等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但这些都离不开对水合物成核成藏机理、相稳定条件、谱学特征等基本物性的研究。目前,科学界对于水合物成核的解释尚未统一,主要原因在于成核是一个分子尺度的超快过程,其较小的时间和空间尺度造成了实验观测的困难,因此,计算模拟成为研究这一
研究一:孙新宇教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医案分析和组方规律研究目的: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孙新宇教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经验,了解其辨证、用药规律,传承孙教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学术思想,为广大医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思路。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孙新宇教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门诊病案,将所收集的医案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建立原始数据库后对其进行术语规范。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物质,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机理是水合物利用及开发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甲烷水合物成核、生长、冲突、界面扩散等一系列微观现象的分子动力学解释是一项重要的科学问题。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微观角度分别研究了甲烷水合物的生长及冲突过程;热力学抑制剂对甲烷水合物的生长及冲突的影响以及氧化石墨烯这一固体添加剂,对甲烷水合物的成核及生长过程的影响。首先
薄液膜的快速铺展作为形成薄液膜的先决条件,是强化薄液膜热质传递过程的基础。薄液膜在超亲水表面上的润湿与铺展特性及其内在机理,是强化薄液膜热质传递过程的前提。然而如何控制和加速铺展过程仍存在着挑战。超亲水表面上液膜铺展过程根据其主导力不同,可分为惯性力主导和毛细力主导两种铺展过程。本文以实验观测、理论分析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了超亲水表面上的液膜铺展特性,提出了强化薄液膜铺展距离和铺展速
探究在“双碳”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对处在成熟阶段的比亚迪和长城汽车的各项有关盈利能力指标进行纵横向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盈利能力总体有所下降,存在以下问题:与供应商没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研发效率不高;不能很好地控制成本费用;配套设施费用高等。建议:提高研发效率;提升企业核心技术;与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积极利用政策优势,
本文利用Riesz函数演算,谱映射定理,C0-半群,正交投影定理等算子理论工具和遍历理论研究了Banach空间上的一阶/二阶自治系统的渐近行为和稳定性问题,边界控制系统的线性二次型(LQ)最优控制问题.本文主要内容有:第一章回顾了数学在控制理论发展中的应用,包括H∞控制理论,套代数框架下的控制理论,LQ最优控制问题,Banach空间上的自治系统.第二章介绍了控制理论中的数学基础,包括算子理论,矩阵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光电设备逐渐呈现高通量、高集成化和高频化的特点,这对高效热管理技术提出了挑战。多孔结构由于较大的散热比表面积和较强的毛细力,常被作为优异的热质输运结构应用于航空航天、光伏发电、海水淡化等领域。针对单尺度的均匀多孔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光电设备高散热性能要求的现状,如何通过润湿性和表面结构的有效调控来实现复合多孔结构热质输运性能的提高,已经成为高功率下保证设备高效工作的关键。本文以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