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双语现象与双语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普遍现象的存在引起了国内外大量学者的研究兴趣,他们想要了解两种语言甚至是多种语言是如何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以及双语者是如何做到在不同情境下顺利进行各种语言的交互转换。一般研究者们认为一种语言在大脑中的存储分为词汇和概念两级水平。通过大量的双语认知实验,有学者发现两种语言在词汇层次上分别表征,而在语义层次上形态相似的部分共同存贮,形态不相似的部分分别存贮。另外,其他学者发现,熟练双语者具有相同的语义表征系统,而非熟练双语者的语义表征系统则是相互独立的。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双语者的两个心理词典分享同一个语义表征,但是在词汇水平却有相互独立的两个表征系统。在对双语表征是否共享的重大问题解决之后,研究者们又将焦点放在了共享方式上面,即双语概念表征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共享的。依据大量的不同理论和实验数据的支撑,研究者们将概念表征的共享方式分为三种模型:词汇连接型、概念调节型和修正分级型。这些理论和数据大部分都是研究者们通过对两种拼音文字的研究而来,即使国内对词汇表征的研究,也主要是对汉英双语的研究,对藏汉双语的表征研究很少。然而藏语和汉语虽然属于同一种语系,但是一种是拼音文字,一种是象形文字,差异极大。因此研究者们的结论是否适合于藏汉双语者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另外,我国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和双语教育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因此,研究藏汉双语词汇通达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跨语言启动范式、图片命名和词语翻译范式与跨通道启动范式,考察了藏汉语词汇的表征方式、加工过程以及藏语语音对汉字提取的影响,由此设计了三个实验。实验一,采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实验,探讨在基于语义的概念判断任务条件下,是否会出现藏-汉双语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从而就藏-汉双语是否具有共同的语义表征系统做出检验。结果发现,当藏文词语和汉文词语存在语义相关关系时,得到了显著的启动效应,即两种语言共同分享同一语义表征。实验二,采用图片命名和词语翻译实验范式,探讨在藏汉双语者共享语义表征的情况下,藏汉双语者在进行语言转换的时候是通过词汇进行联结,还是以概念(语义)为中介进行转换。实验发现,藏汉双语者对用二语对图片进行命名的速度明显快于用二语翻译一语的速度,这一结果既不符合词汇连接模型,也不符合概念调节模型。这说明(1)从L1→L2的过程中双语者的加工经过了另外的一种层次,即L1的语音层次。(2)由共享概念到L2时,没有经过L1。由于藏汉双语的明显差异,双语者在进行目标判断时,直接单独启用了汉语词语系统。实验三,采用跨通道启动范式,探讨在藏汉词汇读音相同的条件下,藏文词汇的语音加工是否会对中文读音相同的词汇语音加工产生启动效应,从而检验当藏语词汇的语音与汉字的发音相同时能否促进汉字的提取。结果发现,藏语词汇与汉字的发音相同时的反应时间与藏语词汇与汉字的发音不同时的反应时间相同,并没有表现出跨语言的启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