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观照下的《四福音》翻译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defe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圣经》的翻译有着漫长的历史。关于圣经翻译的策略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其主要在于直译与意译,形式对应与功能对等。《四福音》作为《圣经》新约的重要部分,也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这样的翻译原则的分歧。究竟应该采取什么策略,德国功能翻译流派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弗米尔(Hans J.Vermeer)提出的目的论可以给予较好的解释。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将Skopos概念应用于翻译理论当中,其核心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无论哪一种翻译,其最高规则都是“目的准则”,一切翻译行为由行为的目的决定。译者在翻译纲要(Transition Brief)的指导下来进行译文原则的确定。   《四福音》是《圣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四福音的目的在于传扬耶稣,使人信仰主耶稣。用赖斯的文本类型中的术语来讲,四福音属于以呼唤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的文本。《圣经》中也记载着耶稣指派他的宗徒往普天下去传福音。因此《四福音》的翻译目的是译文要忠实地传播基督教义。   目的论中,目的法则下的篇内一致和篇际一致都可以服务于译文的翻译目的。依据目的论,篇际一致从属于篇内一致,篇际一致和篇内一致又都从属于目的法则。在四福音的翻译研究中发现,为达目的,译者会牺牲篇内一致而直接采用篇际一致。在翻译类型的选择中,译者依据翻译纲要来选择翻译类型。即在文献型翻译和工具性翻译中,译者会选择那种能够更好的达到译文的翻译目的的翻译类型。为了展现原文风貌,揭示历史事实,会采取文献型翻译。为了更清晰地阐述内容,在不违背译文目的的前提下,采用工具型翻译。   诺德(Nord)和夏夫纳(Schaffner)讨论了一些其他学者对目的论的批评,人们总认为目的论只适用于非文学文本,甚至有学者认为文学文本没有具体目的(Munday2001:80-81)。然而诺德(2001)曾在《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Translation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一书中涉及功能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宗教文本有其自身特点,《四福音》具有以教化呼唤为主的目的性。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利用目的论研究实用文本翻译。本论文以目的论视角来研究《四福音》翻译。许多人如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尤金·奈达(EugeneA.Nida)对《圣经》翻译策略进行过讨论,从目的论视角研究宗教文本翻译还不多见。本论文试图论证目的论也适用于宗教文本翻译的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对于政府文件的翻译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衔接是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判断翻译的逻辑关系与否具有重要的意义。汉语注重意
口译是涉及译者主体的语言活动,译者的本身的知识结构和对世界认知的能力对于口译活动本身及口译结果的好坏有重要影响。具体来讲,译者的这种能力会直接影响译者对语言的理解、
作为英语发展与变化的重要体现之一,新闻英语受到了越来越多语言学家的关注。同时,关于新闻英语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不断增多。广播英语这一新闻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
英语语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常见形式和手段,目前大学英语的语篇教学依然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点放在词法与句法的学习,而忽视了整个语篇的分析和理解,从而造成很多学习者阅读和语
学位
本论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对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斯·沃克的代表作《紫颜色》进行文本解读,这部作品以一对分别生活在美国南方和非洲大陆的黑人姐妹的命运遭遇为题材,写出了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