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胆管癌的生存及预后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gy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在中国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胆管癌起病隐匿,多数患者早期时缺乏临床特征,确诊时肿瘤已发展至中晚期,难以外科切除,且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不超过30%。介入治疗作为新兴的微创治疗手段,凭借其安全性、有效性,已广泛应用于胆管癌的治疗中,显著改善了患者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胆道引流、腔内放射治疗、动脉灌注化疗等,临床中可针对患者病情需要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然而,受肿瘤异质性及治疗方式的影响,介入治疗对胆管癌患者的生存获益不尽相同。临床研究表明肝功能、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手术方式、后续治疗等因素均影响患者预后,而这些研究内容多是针对外科治疗或肝内胆管癌。目前关于评价胆管癌介入治疗预后因素的研究虽有报道,但研究内容相对单一:或局限于肿块型肝内胆管癌、或局限于对临床数据的简单分析,对胆管癌的整体研究较少。近年来,列线图模型作为一种临床预测模型,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疾病的高危因素,并且以直观的数据展示出特定个体的疾病发生率及生存率,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预后分析,但有关评价介入治疗胆管癌的预后列线图模型,尚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拟通过分析接受介入治疗的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筛选出影响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建立预测6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的列线图模型,为临床准确评估胆管癌患者预后、制定个体化随访方案提供有益借鉴,同时进一步探讨不同介入治疗方法对胆管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实验室指标、肿瘤特征及治疗相关资料等对胆管癌患者生存预后可能存在影响的指标。将所有患者随机划分成70%的建模组和30%的验证组,在建模组中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子,根据独立预后因子建立预测6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的列线图模型,并在验证组中对该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验证。此外,将所有胆管癌患者按介入治疗方式分成不同组别,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5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胆管癌患者,其中建模组181例、验证组78例,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建模组数据进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CA19-9、T分期、远处转移、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次数等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将以上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T分期、肿瘤直径及分化程度是影响介入治疗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胆管癌患者介入治疗后6个月、1年、2年生存率的列线图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C指数分别为0.832和0.844,其在6个月、1年和2年的AUC值均大于0.8,提示该模型区分度较好。建模组和验证组校准曲线基本相符,且在6个月、1年的校准曲线走形均与理想曲线基本拟合,而2年校准曲线拟合度则相对较差,说明该模型对胆管癌患者短期生存率的预测价值较高。建模组的DCA曲线在6个月和1年有着较高的净收益,说明该模型在预测胆管癌患者的短期生存率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按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并绘制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表明,胆道引流联合125I粒子置入以及胆道引流联合动脉灌注化疗均较单纯胆道引流更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结论1.胆道引流联合抗肿瘤治疗可显著延长中晚期胆管癌患者生存。2.列线图模型对胆管癌介入治疗的预后评估有着较好的区分能力及临床价值,为临床把握治疗适应证,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及随访方案奠定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爆发以来,截至2022年3月1日,全球累计确诊人数已超过4.3亿人,累计治愈人数已超过3.6亿人。COVID-19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可对身体产生长期影响并引发持续的症状。COVID-19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和咳嗽,其次是乏力、咳痰、气促、肌痛或关节疼痛、咽喉痛、头痛、寒战等。研究表明,COVID-1
学位
目的探讨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宿主重症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64例非HIV感染免疫功能低下且确诊为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血常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 react
学位
背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各种因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及难治性低氧血症,起病快,死亡率高,是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脓毒症(sepsis)是由于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出现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大约6%-7%的脓毒症患者发生ARDS,脓毒症相关ARDS的死亡率要高于非脓毒症相关的ARDS。
学位
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以睡眠期间上气道反复塌陷和重新开放为特征的疾病。OSA引起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严重危害健康。直接影响包括间歇性缺氧(intermittenthypoxia,IH)、睡眠片段化以及心率、血压和胸内压的过度波动。这些急性生理紊乱演变成长期影响,如心脑血管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生活质量下降、以及过早死亡。OSA还与代谢紊乱
学位
背景及目的准确的风险评估对于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患者的管理举足轻重。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机器学习模型开发了一种预测CTD-ILD患者3年和5年死亡率的列线图。此外,我们还将评估间质性肺病-年龄-性别-生理(ILD-gender-age-physiolo
学位
背景2020年全球癌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肺癌(lung cancer,LC)是全世界发病率第二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占到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一位。很大一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到晚期,丧失手术可能,五年生存率仅有21%。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大类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非肿瘤的异质性疾病,ILD主要亚型可分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
学位
背景已知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患肺癌的风险增加,容易出现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往对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癌(ILD and lung cancer,ILD-LC)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研究。所有研究一致表明,有吸烟史的老年男性ILD患者更容易患肺癌。然而,对于ILD-LC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还没有共识。此外,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学位
背景肺癌是世界第二大常见的癌症,也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故难以从手术中获益,在我国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有较高比例,而腺癌更是在NSCLC中占比高达69.4%。各种新型药物的开发使晚期肺癌的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
学位
研究背景肝癌(liver cancer)是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居第六位,死亡率居第三位的恶性肿瘤性疾病。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肝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研究显示HCC约占所有肝癌病例的75%-78%。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早期肝癌的诊断率明显提高。但由于肝癌起病隐匿,很多病人在明确诊断时已经进展为晚期或者发生了转移,目前针对肝癌的靶向
学位
选择鄂北地区襄阳市范围内水资源量较为进展的"三北"地区为典型区域,针对典型区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基于区域用水的供需平衡分析,分析不同水平年、不同灌溉模式下,鄂北调水对襄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丰富和提升襄阳地区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平,对区域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区域用水量呈递增趋势,进而增加了缺水率,同时人均用水量降低及水资源开发利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