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我国土壤,特别是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中含量较高,同时也是美国环境保护署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荧蒽为研究对象,在外源添加IAA的条件下,探究IAA影响植物吸收积累荧蒽的可能机制。在无菌条件下,研究不同荧蒽浓度和IAA浓度对黑麦草吸收积累荧蒽的影响及机制,选择对生长素不同敏感程度的两种拟南芥,研究不同浓度IAA对其吸收积累荧蒽的影响,并通过添加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NPA),考察植物吸收积累荧蒽的变化特征;并探究IAA对拟南芥吸收和转运荧蒽的影响。最终,通过检测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揭示外源添加IAA对植物吸收积累PAHs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为利用植物修复PAHs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选择黑麦草,设置两个荧蒽浓度(8、20mg/L)和四个IAA浓度(0、1、5、10mg/L)的处理。结果得到,在8mg/L荧蒽处理下,在添加5mg/L、10mg/LIAA处理时,根部荧蒽含量显著高于未添加IAA和1mg/LIAA的处理。在20mg/L的荧蒽处理下,随着IAA浓度的增加,黑麦草叶部和根部的荧蒽含量显著增加,叶部荧蒽积累量显著增加,荧蒽在黑麦草体内的转运能力下降,但不同IAA浓度间无明显变化,叶部CAT、PPO活性先增加后减少、POD活性显著增加。根部CAT活性显著增加,但不同IAA浓度处理间无明显变化,随着IAA浓度的增加,根部PPO活性先减少后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在荧蒽浓度20mg/L时,叶部荧蒽含量与CAT和SOD活性呈正相关,积累量与POD活性和生物量呈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负相关;根部荧蒽含量与CAT活性和生物量呈正相关,积累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正相关,与根长呈负相关。(2)选择两种拟南芥,包括对生长素敏感的野生型拟南芥(WT)、对生长素不敏感的拟南芥突变体(Axr5),设置不同IAA浓度,探究其对荧蒽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得到,添加IAA,WT型拟南芥的荧蒽含量和积累量随IAA浓度的降低显著增加,Axr5型拟南芥荧蒽含量在10-7、10-9、10-10mol/LIAA处理下显著减少,荧蒽积累量在10-5、10-9mol/L IAA处理下显著减少。WT型和Axr5型拟南芥的根长均随着IAA浓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加。WT型拟南芥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较高浓度IAA(10-5、10-6mol/L)处理下显著减少,GST活性在10-7 10-9mol/LIAA处理下显著增加,POD活性10-10、10-11mol/L IAA处理下显著减少。Axr5型拟南芥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11-11mol/L IAA处理下显著增加,GST活性在10-11mol/L IAA处理下显著增加,POD活性随IAA浓度的降低显著减少。相关性分析表明,WT型拟南芥荧蒽含量与植物根长呈正相关,荧蒽积累量与生物量、根长呈正相关;Axr5型拟南芥荧蒽积累量与生物量、根长呈正相关。设置不同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NPA浓度,探究其对拟南芥吸收积累荧蒽的影响。结果得到,添加NPA,WT型拟南芥体内的荧蒽含量无显著变化,但荧蒽积累量显著减少,且不同NPA处理间无显著变化;而随着NPA浓度的增加,Axr5型拟南芥的荧蒽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荧蒽积累量在较高浓度的NPA(10 μmol/L)处理下显著减少。添加NPA,WT型拟南芥的生物量显著减少,当NPA浓度为10μmol/L时,其生物量较对照未发生显著变化;Axr5型拟南芥的生物量显著增加,且随着NPA浓度的增加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添加NPA,两种拟南芥的根长均显著减少,且WT型拟南芥的根长减少量大于均Axr5型拟南芥。(3)设置不同IAA浓度,比较IAA对不同生长素敏感型拟南芥吸收转运荧蒽的影响。结果得到,添加IAA,WT型拟南芥叶部荧蒽含量显著减少,且不同浓度处理间差异显著。根部荧蒽含量在高浓度IAA(10-6mol/L)处理下显著减少,低浓度IAA(10-10mol/L)处理时显著增加;在高浓度IAA处理下,叶部荧蒽积累量显著增加,根部荧蒽积累量显著减少,在低浓度IAA处理下,根部荧蒽积累量显著增加;在高浓度IAA处理下,根长和株高显著减少;添加IAA,叶部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且不同浓度IAA处理无显著差异;叶部CAT、GST、POD、PPO活性显著减少,且不同浓度IAA处理无显著变化;高浓度IAA处理下,拟南芥对荧蒽的转运能力显著增强,而在低浓度IAA处理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WT型拟南芥叶部荧蒽含量与CAT、GST、POD活性呈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活性呈负相关;根部荧蒽含量和积累与根长呈正相关。添加IAA,Axr5型拟南芥根部荧蒽含量在低浓度时显著减少;在高浓度IAA处理下,Axr5型拟南芥叶部荧蒽含量无显著变化,根部荧蒽含量显著减少;叶部生物量显著增加,根长显著减少;叶部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显著减少,荧蒽的转运能力显著增强;低浓度IAA处理下,根部CAT、POD活性在显著增加,SOD活性显著减少,PPO活性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Axr5型拟南芥叶部的荧蒽含量与GST活性呈正相关。根部的荧蒽含量和荧蒽积累量与植物根长、SOD活性呈正相关,与GST活性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