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角下配音翻译研究——以《功夫熊猫》为例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ef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视翻译是翻译研究领域里一个非常特殊的分支,而配音翻译则是影视翻译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频繁,我国和西方国家在影视翻译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早期对于影视翻译的研究过度集中在字幕翻译上,对配音翻译研究较少。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作为理论指导,以配音翻译的原则为基础,结合近年在中国取得优异票房的动画片《功夫熊猫》的配音翻译作为语料,从影视翻译的独特性出发,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从顺应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方面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完成配音翻译,从而能够尽可能地使目的语观众获得源语观众相似的美感。  JefVerschueren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既有语言结构层次上的选择,也必须要顺应交际语境。人们之所以能在语言使用中不断进行语言选择,是因为人类语言具有三个特点: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顺应性是语言使用过程的核心。任何语言的使用都要根据语境的变化做出动态顺应。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为了保证交际的圆满成功,要保证交际双方得到足够的认知效果,所以用语用理论中的顺应论来指导翻译是可行的。本文以顺应论作为理论基础,总结了配音翻译的翻译原则,对配音翻译进行顺应性研究,鉴于影视文本的特殊性,本文从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的角度对配音翻译进行顺应性研究。语言语境从顺应语音,词汇,句式,修辞,典型的汉语四字成语和此影片中独有的语言特点(功夫语言,网络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交际语境从顺应社交世界,心理世界,物理世界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在动态翻译策略的指导下,采取具体的翻译方法完成配音翻译,使其符合翻译原则,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愉悦。  通过分析,本文得出结论,顺应论为配音翻译提供了一个有效可行的理论框架,启发我们要灵活地按照具体语境采用翻译策略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配音翻译的本质。通过对《功夫熊猫》大获成功的配音版本进行顺应性研究,希望能够对实际的影视翻译操作提供借鉴,有助于今后不断提高配音翻译的质量。同时,配音翻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牵涉到很多方面,而本文的研究仅限于一部电影的配音翻译,有较大局限性,还需继续探索。
其他文献
余光中是一名大作家,也是一位名学者,其毕生创作不断,著译无数,曾言自己以左手写散文,右手写诗,翻译只不过是左右手挥洒之间“写作之余的别业”。然而,这“别业”以质观,以量计,比起许
英语二语学习者在学习伊始便接触到了冠词的学习。然而,冠词仍然是英语学习中最难掌握的部分,尤其是对于那些像中国学生一样其母语中缺乏冠词系统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冠词的这
生态批评探讨的是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当代美国作家查尔斯·弗雷泽的成名小说《冷山》是一部典型的生态文学作品,它揭示的是人类现代文明肆意极端发展所引发的生态
“双性同体”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1929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该概念的提出,为文学批评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伍尔夫本人也在其文学创作中实践了这一概念所表述的理
“悲剧”一词由西方人发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悲剧理论。中国在古代是没有“悲剧”概念的,但在中国传统戏剧创作作品中却存在着大量的悲剧,这是不容质疑的。这只能说